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佃农翻身记(种田) > 第45章 不是一路人

第45章 不是一路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伙坐着牛车回程的路上,杨文英和沈瑶贴得紧紧的,今晚她是打心底里高兴。

因为哥哥同大伙道出了他们杨家获罪流放的实情,还向沈叔立下了誓言。

绝不会做任何危及沈瑶,祸及沈家亲眷的事情。

但唯独有一点,哥哥的回答没有让沈叔满意。

沈叔问若是再重来一回,你们杨氏一族还会为天下百姓力争田地吗?

哥哥的回答是,会。

若再重来一回,杨氏一族依旧会和新帝一起推行还田于民的政策,大铎王朝若不革新吏治,那它必将走向衰亡。

一个王朝的覆灭,也意味着会再起战乱。

杨继宗在说这番话时,铮铮傲骨挺拔如青松,就连那双幽深如潭的双眸里也熠熠生辉。

沈青山当下就明白,东郊采石场是困不住这小子的,这小子也不会为她的阿瑶留在下河村。

沈青山经历过战乱,他知道杨继宗想走的这条路是要用无数人的尸骨铺就,杨继宗能以身涉险,但他的阿瑶不行。

沈青山在听完杨继宗的回答后只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留下一句:“你和阿瑶的亲事在我这算不得数,记住你今日所说过的话。”

沈青山举着火把坐在老丈身侧,为老丈赶车照亮山路,回想起和杨继宗这小子的对话,脸色非常难看。

他虽没听过弘农杨氏一族的威名,但听杨继宗说他曾跟祖父游历诸县,从诸多耕地的老农口中获取不同时节,不同作物的耕作之法,祖孙二人还曾为此编纂过农书。

若沈瑶有什么不懂的农事,可以来采石场问他。

临走的时候还答应过些日子给女儿一把什么种子,喜得女儿当场就应下,说过几日家中不忙就来,顺便帮他们开荒。

气得沈青山恨不得当场掀桌,什么种子现在给不得,非得等到他不在的时候给。

这小子心里藏的小九九,别打量着他不清楚,他可是过来人,到时候他护送女儿一起来。

黄冬生坐在表姐身边,望了一眼二姑父的脸色,随后又扯了扯表姐的袖子,昂了昂下巴示意表姐看。

沈瑶能明白他爹现在的心情,可他爹是真误会了。

她对杨继宗真没有动心,若说有,那也只是打心底里生出的敬佩。

杨继宗敢为天下民生之计抛头颅洒热血,光是这份胸怀她望尘莫及。

她虽也想过利用所学为百姓做贡献,但还做不到像弘农杨氏一族这般英勇献、身的境界。

杨继宗既然提出著过农书,那她就必须得跟着他好好学耕作的本事,不光是为自己将来堵住众人悠悠之口有说辞,也是为了向百姓传播更好的耕作之法。

“文英,你哥哥著过农书,那你看过吗?”沈瑶暂时管不了他爹的臭脸,先问问杨文英都会些什么。

杨文英将黄冬生凑过来的火把推远些,坐直了身子,如同被夫子考学般回话。

“不曾看过农书,世族女子大都只会品茗插花焚香做雅集,我比她们略强些,幼时哥哥教我读书明理,长大后我因、因学习绣花就只略读过四书五经。”

“怕不是因为学绣花,是因为长大后贪玩才不好好读书吧。”黄冬生晃了晃手里的火把。

那火苗险些掠到杨文英的头发,吓得她捂着自个秀发大声反驳:“才不是我贪玩,是因为他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知道我读书后还参了哥哥和父亲,那时祖父因这事病了好久。”

听她提及逝去的亲人,黄冬生挪了挪屁股往后退开,“文英,对不起啊,我不该同你开玩笑,你们一家都是好人,老天爷会让好人有好报的。”

沈瑶以为杨文英听到这话会同以往一样据理力争,什么好人有好报,她们杨氏一族为民,到头来只有兄妹两苟活着。

又或者掉眼泪。

可没想到小姑娘居然挽着她的胳膊笑着说:“我信好人会有好报,所以老天爷才让我和哥哥遇到了你们。”

坐在前面赶车的老丈挥动着手里的长鞭,瞥了一眼身侧坐着的沈青山。

大好人终于肯笑了。

回到家中已是半夜。

在沈青山和田中正的带领下,沈家亲眷以及杨文英皆手持散香在主屋叩拜列祖列宗。

拜完后,黄冬生就和田宝来重新搬好桌椅板凳,杨文英和田宝珠帮着大人端菜拿碗筷。

至于沈瑶,沈瑶在哄他的老父亲。

“爹,您把心放回肚子里,杨继宗落难了也不会看上我,我也没看上他。”都不是一路人好吗?

沈青山不乐意了,“阿瑶,你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要在意旁人说什么,在爹娘心里,你就是最好的。”

田中正也坐在一旁帮腔:“在姨父心里,你也是最好的。”

“爹?”田宝珠端着白菜豆腐汤在门口听到这话,嘟嘴质问,“那我呢,我不是爹心里最好的?”

黄梅跟在后头催促堵在门口的女儿:“你爹哄你妹子玩呢,还吃醋,在你爹心里那三亩地才是最好的,你们啊都比不上那地。”

田宝珠将白菜豆腐汤放到桌上,揪着耳朵给手指降温:“地好有什么用,又不是自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