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北也抬头看着万倚,点点头,复又问道:“要一道离开安州吗?”
万倚摇了摇头。
“还有一点小事要处理,你且先行吧。”
黄一北点点头,也不再多作逗留,站起身来走出了房间。
看着黄一北下了楼,走出固海楼,守在门口的清萍进了雅间,看着闲坐在桌边的万倚,忍不住开口问道:“女君,此间事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离开安州了?”
“这钱益一判,此次安州古礼这一派,便不能挡着詹长侍的路了。只是离开之前,我们还得去见一个人。”万倚回答道。
清萍满是疑惑,虽然来安州不久了,可也没见女君与谁相交好,且事情也都结束,并无哪个环节有误需要交流解决,女君这是要去见谁呢?
她也不敢多问,只静静地跟着女君。
主仆二人乘了马车,一路朝城南驶去。到了一座小宅子门前,便看见一少年人候在那里,马车也在这停了下来。
万倚掀了车帘,那少年赶紧作揖躬身,问候道:“少卿大人。”他也不抬头,垂眼对着马车。
“此番多谢万少卿相助。如此,长姐便可无恨长眠了。”少年恭敬地说道。
万倚看着眼前之人。
身材瘦削,却站的挺直,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愣是有着不可忽视的沉稳冷静。
她轻声回应道:“同为女子,又忝居此位,分内之事罢了,不知小郎君今后有何安排?”
那少年终是抬起了头,却也不敢直视万倚,只看着马车车辕。
“这件事了了,学生定是得罪狠了洞明书院的,安州怕是没有学生的求学之路了,我便想着同父亲归家,一起做点生意。”
他恭敬地回答道。
万倚盯着他瞧了瞧。小小少年眼中似是有些遗憾,却没有在言谈中表现出来,字里行间强撑着一份无碍于心的淡然。
可惜了这一块璞玉了,万倚心道。
于是,她不忍地对这少年说道:“我倒是在京都青莲书院有点薄面,只不过此去京城山高路远,你可嫌舟车劳顿?”
听此,那少年忍不住看向了万倚,又小小地向前走近了两步,乖巧地道:“怎会嫌弃,万少卿已是我家恩人,此番又欲助我前程。我又怎会如此不觉好?学生,只是不知如何为报。”
“不求你有所报答。你我之间已有故旧,此去京城,青莲书院亦因着我的缘故,多有挫折艰辛,并非一片坦途。”万倚补充道。
“学生知道了,定然勤学不辍,但求今后,能为大人略尽绵力。”
听此,万倚缓缓点了点头。
“那便去吧。我会去信于青莲书院,这秋日,你便入学吧。”
说罢,她放下车帘。紧跟着,马车又动了起来,慢慢驶离。
少年还站在门口,望着远去的马车,久久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