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等到来年春日,学舍在今冬便开始建了。
地址选在城郊,不要求建得多华丽讲究,冬御寒,夏通风,实用即可。也没有扯开多大场子,不过两三间,再说,前期一下子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
柱州州府这一间,万倚已经去看了好几次,其他地方,派了清萍去督工。她觉得,眼下,这件事情最为重要。
在学舍的建造过程当中,万倚已经在物色先生了。
是要让城内私塾的老师领了这份职?多一点酬报给他们,肯定是有人愿意的。或者让州府的文吏轮流过来兼任?当作是他们晋升的政绩,也不难选人过来。
私塾的老师大都是男子,而且水平有限,教起书来一板一眼,没有变通。让文吏过去的话,世家子弟,虽然混到如此地步可见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多数肯定对矿夫农夫的子女有所鄙夷,不会倾囊相授。
干脆举办一场选拔考试好了!
说明职务内容,来的人定当是有意向的。而且录用的时候可以将男子和女子的数量保持一致,多多提供一些机会给她们。
对,就这么办!她没有耽搁,马不停蹄地去找了州府的典薄,起草了相应的文书后,催他们紧急派发了下去。
然后便等着吗?学生会自己前来进学吗?还是需要州府做出公告呀!
她和州府的官员商量了整整两日。入学当是五岁以上的年级,可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这个时候已经能当半个劳动力使了,父母们会让孩子进学吗?
那便开出让他们眼馋的诱惑来!送孩子来进学,不仅不收束脩,还无偿提供一日三餐。每年末再进行考核,学业优秀的还可以奖励白银二两。
甚至,在定北王府成立的学府读书至学有所成,不管是否参加国考,都酌情提供为兵为吏的机会。这样,总有那些为孩子前途做想的父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进学的。
总是给予也不行,还要让他们有所付出。
那就让学府里每个成年的孩子,都必须为王府出力三年!可以再回头教导小一点的学童;可以帮典薄打下手,整理籍贯;还可以入边军去抗戎前线。
话说到这,这学府还没有名字,该叫什么好呢?要不要去找秦叔,让他定一个名字呢?
还是不要了,这样的小事就不麻烦他了,到时候可以让他抽空着墨题字,再让工匠去制牌匾。
书院就叫百姓书院。见名知意,这学院成立的初衷,收纳的主体,都是百姓之子。
万倚吩咐州府官员自己完善规章,自己往王府而去。
议事厅空出来了,万倚的东侧院专门设置了商事的地方,这一个月以来,与柱州商业有关的事项,都是在这做了决定的。
今日,也没人候在这,等着她做批复。
秦意也去巡边了,将将一月不见,昨日午食间听秦叔说,这一两日也就回来了。
万倚忙完了手头上的事,难得有了半日闲暇,她便准备去给老师写一封信,顺带上一份折子,说说北边的现况。
磨墨,提笔。
“吾师尊鉴。离京三月余,柱州大局已然在握。
世叔所在,定北军一令而从,先擒山匪,后灭奸商,便利顺畅,非一言能盖之。
遍览柱州民风,学生怜百姓多难,以新商路之红利,欲建学府二三,尝开民智。
吾师不必担忧此举触及世家之利益,多有反扑。定北于柱州之掌控,无有纰漏,学生安全无忧。
家中若有急事问询,师长可自行决定。青莲刘生,亦望老师关照。
时节日安,望师长少酒,珍重己身。
学生万倚,敬颂海安。”
封好信后,她又提笔给巡查厅上了折子,详细记述了凉柱两州间匪患被平一事,当然,略过了定北边军在这其中的参与。
成立新商会一事,她亦是详细做了记述,还请厅内多做斡旋,能让这常氏进了朝廷的红名,从而以后多有合作照顾。
放下笔没多久,便有侍从在门外汇报,说是世子回来了,请她往后院一趟。
万倚起身,往后院而去。
秦意束手站在马厩边,他一身黑甲未换,想来是才回府上。万倚走上前去。
“阿姊,此去军中,正好遇见一匹纯血马满岁,想着你那一匹不过是巡查厅配的普通马匹,不若试一试这只?”
万倚朝旁边看去。不同于秦意座下那匹无丝毫杂色的白马,眼前这匹,通身黝黑,体型捍威,一眼便可知耐力。
她很喜欢!
摸了摸马儿的脸颊,万倚回头,对秦意说道:“你快去梳洗,和秦叔一起用完晚食后,便骑着它去看日落。”
秦意应声就往前院走去,背对着万倚,露出微笑。
万倚又欣赏了一会那马,也回了院子,换了骑服往饭堂走去。
秦意已经到了,坐在桌边。侍从正在摆饭,想来秦叔也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