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不出户,斋阁自鸣钟。钟声在山间,客子出山去。”—《出仰山》
云中的雪景别有一番风味,雪落时如鹅毛飞絮,轻盈飘落于凡尘中,于是建筑蒙上一层薄纱。
待到化雪时,天气就更冷些,人人裹紧了衣服,紧挨着屋里的炉子取暖,天地间少了些人气,更添几分肃穆庄重。
他端坐在庭中欣赏门外的早春雪景,又听得外头一阵喧嚣。郑仰山撇嘴,“啧”了一声,淡淡扫了眼前厅的动静,又收回视线来。
这几日布政司的人在门口只说要讨个说法,人没了,那供词也不能往上递。
他想见上耿琨一面,哪想得那帮人死活拦着,也罢,总归也算把交代的事情办妥,明日他就可以打道回府,正好给家中娘子带些云中特有的口脂。
一切发展的理所当然又不合常理。似乎太顺了些?郑仰山不语,他抬头望去,屋檐下结了冰锥,今日出了太阳,阳光射入冰锥中,那芯子里就迸发出了璀璨光芒。
小厮凑了上来,布政司的几人闹了,又走了,郑仰山到底放心不下,转头耳语几句,让他们去瞧瞧姚温坟冢那。
约莫一炷香的时刻,还是那个小厮,屁滚尿流进来,神情慌张,满脸尘土混着眼泪鼻涕,他顾不上擦,上气不接下气,“姚大人的坟,空了。”
“砰!”只听得门口屋檐下的冰锥忽地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碎冰声,郑仰山捏紧了衣衫,面目阴沉,“立刻收拾东西,回洛京!”
朝中巫蛊案后,太后称连绵祸事,自请入观中修行祈福。皇帝一两次推脱后,也就遂了他这所谓母后的意思。
只是太后临行前只说还要与家中兄长见上一面,承旭的眉头跳了跳,可当他迎上太后的目光时,他不由想起当初这个女人拉着自己走过宫道的样子,坚韧,看向他时又充满悲伤。
他至今也未明白那双眸子的含义,他也同样说不出拒绝。
但他不明白的还有许多,因为高太后在临走前,将一样物什塞入他怀中,他隔着布勉强勾勒出物件的形状时,无不惊诧地看向她,高华只是理了理他的发梢,“先帝是个贤明的君主。”
临行的马车一应归置好,两侧是通天宫墙,士兵披坚执锐,“娘娘,时辰差不多了。”王思躬身道。
高华点头,手中紧紧捏着一串佛珠,视线投向远处。王思也随着她的视线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人策马而来。是当今的高太师。
那人由远及近,待到跟前时,王思行了礼,懂事地往旁避开,留给这兄妹一些谈话的空间。
高游从马上下来,“听闻娘娘是主动入观修行?”他的声音不冷不热,包含了几分指责。
高华静静地看向他,她笑了。她将一串佛珠交给高游,“既入了观,前尘往事也要一并断去。这佛珠,只当是我身为高家人,最后为兄长所求的一份祝愿罢。”
她也不再称呼自己为哀家,高游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解脱。他想起高华曾辗转委托于徐易找到他,却几乎不曾谈起高枫的事情。
误会经年累月生根,往事只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他的思绪飞回到少年时期,不知为何,最近他总爱出神。回过神时,高华已上了马车。
马车渐渐驶离这深宫中。半生浮沉于宫海中,她谁也不欠了。她要求自己的一份解脱。
他目送着马车离去,王思瞧向高游,又不由地想起那年登科时少年张扬的眉眼,如一场旧梦。
高游朝四周环视一圈,宫墙的高处埋伏了弓箭手,一有异变,弓箭立刻搭弦。王思还是那副和气的笑脸,同高游有一搭没一搭扯着这些日子陛下的课业。
高游左耳进右耳出,走了差不多一截路,他俯身向王思告辞,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王思站在原地,后背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裳。高游出了宫门,门口却埋伏了一列卫兵,见他比了撤退的手势,也就悄无声息消失。
……
哪怕来到洛京,周檐也日日早起练功,待到天明时,这人已经打了套拳,耿妈妈正起来去厨房忙活早饭,便见这军爷大汗淋漓,坐在石凳上,正拿帕子小心翼翼擦拭手中的剑。
“耿妈妈。”姚温倚在廊下,“耿妈妈是去厨房么,我同你一道去帮忙罢。”
还未等耿妈妈回绝,他便十分自然地上前挽住耿妈妈的臂弯,无不讨巧,“老早便想学学耿妈妈的手艺了,耿妈妈可教否?”
耿妈妈被他三两句哄得心花怒放,边念叨着“害,我这手艺也上不了台面。”边拉着姚温就往厨房走。
坐在石凳上的人眼睁睁瞧着姚温被拉走,面上不自觉带笑,这笑转瞬即逝,杨约来到他面前,“周大人。”
周檐点头,“这些日子多谢先生收留。”他早些年游历江湖时也来过洛京,只是今时不同往日。
“那位徐大人,今日就要启奏?”周檐问他,昨夜徐易在杨约的书房里呆了一夜,今早周檐起得早,就见这人盯着两个豆大的黑眼圈从书房中出来。
晨起的寒气逼人,杨约拢了拢衣袍,想到徐易时,他的目光不自觉柔和下来,“嗯,接下来的洛京怕不安生,周大人是如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