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气质截然不同,太子很快将她是真正“姜诉”的可能性否定,扬起下巴试探着道:
“我知道你是为五弟不平,三弟的事我再不插手,就当是给五弟陪葬,怎样?”
这些时日与他有纠葛的,也便只有柳无期身边的那一位了。
果不其然,临鹤“嗤”地笑了一声,“你在怕什么?怕事情败露,你的温润形象毁于一旦,太子身份不保么?”
太子握着铲子的手微微握紧,站在那处与她无声对峙着。
“裴茗之死,和你就一点都没关系么?”
当初之事缜密,裴津没那个本事左右顾着,将她支开。
皇后早就计划着使绊子,先是将惠妃除去,后又对裴茗下手。他们是一丘之貉,难道太子一概不知?
把自己的亲弟弟推出来当挡箭牌,如今倒撇得干净。
只是他们是怎么说动裴津的?太子上位与否,裴津不会在意。如此以来,与那枚玉佩有关系么?
可太子嘴里没有一句真话。逝者已逝,有些事……也不必全部知晓罢。
太子见她眼神狠厉,知晓此事打动不了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如今身边无一人,逃不脱。倘若临鹤起了杀意,他绝不可能阻挡。
只有那件事……也许还能搏一搏。
于是太子道:“放我一条生路,我告诉你玉佩的用处。”
“我不在乎。”临鹤答得干脆。
太子顿时身子紧绷,紧紧盯着她。
临鹤却觉得很可笑,为了那玉佩的人早就死了个干净,她知晓玉佩的用途做什么?
她并未动作,而是笑了,一句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的话语呢喃在风中,“我不会让你死得太干净。”
下一秒,灯光明灭,一盏一盏昏黄的灯笼挤进巷口,将临鹤的背影照得暖洋洋的。
她背着光,朝太子勾起一个势在必得的笑,耸着肩膀,抬起袖子掩面,泪涟涟地转过身去。
“是谁在那!”有人扬声喊了一句。
一群人提着灯笼走来,临鹤扯着袖子带着哭腔上前诉道:“请大人们为民女做主啊!”
“姑娘!出了何事!我们定为你做主的!”
美人哭得梨花带雨,他们看得心都酥了,又哪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我本与三皇子两情相悦,可太子殿下要拆散我们,让我给他做妾!”
听见皇子名讳,不少人顿在原地不敢上前了,“不会吧,那可是亲弟弟的女人啊!”
“可别诬陷错了人,有我们好果子吃的!”
正当人群打算打哈哈过去了,却见一个官员从人堆里挤出来,诧异地上前去,惊诧地道了声,“太子殿下?!”
太子的牙根都要咬碎了。
“啊?不会吧,真是太子殿下啊?!”
“就算是太子也不能这样啊!瞧这姑娘水灵的,啧啧,殿下也爱美人啊!”
“可别是认错了吧?”
“这可是太子殿下跟前的红人——高大人,怎会认错啊!”
那官员发觉自己说错话,红了脸,“对不住对不住……”他欲盖弥彰地推搡着别人走,可掩在人群中的百姓岂会管这些?
黑灯瞎火的街道,孤男寡女月下幽会被人逮了个正着,那女子又自言被强迫,明日话本子指不准要怎么传了。
大晚上出现在这等偏僻地,太子要怎么解释?说自己只是去看看在土下藏着的尸体是否诈尸?
至少他夜晚与女子幽会是没得跑了。
光想着太子只能认下这一遭,临鹤就几乎要笑出声。
而且,她顶着的是姜诉的皮囊。
如此一来,他费尽心思遮掩的事……还藏得住吗?
果然,次日一早,太子便发了一通怒火。
“高记,给我滚出来!”太子冷冷地坐在主座,周遭气压极低。
皇城的流言蜚语压不住,有说他与亲弟不合的,有说他私下作风□□的……说什么的都有。
最重要的是,被父皇查出了端倪。
圣上开始着手查姜诉的事,连带着尘封的事也被一并翻起。
他气急,心中一团无名火无从发泄,却见高记哆嗦着到前厅,跪在他面前,说出一个惊天之事,
“当天那晚的,不是臣啊!”
原来前一日酒宴,高记被人灌醉,迷迷糊糊被人调包。
那人带上了同他有九分相似的假面,装作他的模样混进人堆里,在人心摇摆时出来指认,又在功成身退之后悄然退去。
太子想起临鹤那势在必得的眼神,不用想都知道她的手笔。
当真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