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朔直冒冷汗,能当着圣上面如此直言不讳的全顺天府只有一人。
除了昭郡王常昱之外,晏朔不觉得有任何人敢在皇帝面前如此不敬。
昭郡王之父为常晃,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攻取大都,一生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光武二年常晃病逝后,圣上封其子常昱为郑国公,年仅十四岁的常昱便随大军征讨北元,远征边疆,戍守边防,同其父一样,积累了赫赫军功的常昱在宰相制被废除后便被召回顺天府,加封为昭郡王,封辽东望平县为藩地。
昭郡王年方二十五,常年在军中练就一身果敢雷厉的行事,最不喜写文书。
“晏朔,你说这是什么问题?”
想必是昭郡王在奏疏中提到了要事,却因为晏朔将他分到了奏本的分类之中,在光武帝的案上搁了几日,昭郡王来问的时候这才发现有了那么一出乌龙。
宴朔无权查看奏疏内容,这事也不能怪在审核的通政司使郑秉事身上,宴朔低头,言辞诚恳,“若首幅上方正中写一“题”字,自第二幅起为正文,臣便不会弄错了。”
常昱被光武帝的戏谑之语而闹了个尴尬,“该不会你连个题字也不会写吧?”
“臣谨遵圣旨。”常昱神叨叨地行了礼。
“晏朔,对于题本制你觉得可有改进之法。”
要命问题来了,宴朔心中咯噔一下,全身都开始紧张得抖动起来,只是依靠着地板给予身体支撑,多说多错,今日一个“题”字就可能把他的命悬在了丝线上,“凡钱粮、刑名、兵丁、马匹、地方民务,所关大小公事概用题本,用印具题。题本舍奏本郑重而从简便,为诸司、各衙门、百官向陛下禀报公事,意义非凡。”
宴朔虽未正面回答,也并未一味拍光武帝马屁,只是陈述事实,让人纠不出半点错误。
常昱却觉得这小官傻乎乎的,都到了天子面前了,不建言献策占据功劳,反倒吓成兔子一团。
“退下吧。”
光武帝挥了挥手,宴朔谢恩,从殿内退了出去,但还未出殿门,只听见光武帝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文武百官,天下万民,若是每个人都到咱跟前说上那么一句,怕是早朝的时间都不够,光是咱看奏疏都要看到通宵,有了题本倒是方便不少。”
“陛下英明神武。”常昱吹了光武帝一波,便谢恩退下,公事早就在宴朔到来之前聊完了,之所以要见宴朔无非就是常昱要求的,一时和光武帝较劲而已。
宴朔在殿内腿跪软了,头昏眼花,唯一的亮光从门外传来,刚迈过门槛在外面,宴朔就停住了缓解黑暗的感觉,站稳脚跟。
常昱走出来,瞧见兔子还没跑远,突然伸出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宴朔猛地吓了一大跳,见是常昱,连忙行礼,“郡,郡王。”
“我可不叫什么郡郡王。”
这郡王怕不是个脑袋秀逗了的吧,宴朔脸憋得通红,只好说道,“郡王阁下。”
常昱揽着他的肩膀便下了台阶,站在殿内不觉得他魁梧,但此刻搭在他肩上的手臂格外有力,比他高了半个头,站在常昱旁竟显得他格外瘦弱,像只被野狼狠狠叼住的可怜小兔子似的。
宴朔被压得喘不过气,但并不敢多言,只是受制着往阶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