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涉水 > 第2章 长官

第2章 长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虞宸晏会梦到火红的狐狸。

季秋时节中国从北到南的景色各不相同,青青黄黄瓷砖似的镶嵌在土地上。火车轰隆隆穿过森林和城市外郊,留下一股煤烟味和漫天黑烟。

沣宁城传的沸沸扬扬。季氏木材厂老板的亲弟弟一家,也是张家的外戚自潭沙一路北上,几天前才到的沣宁。张岳清面子给够,给季清拨了一栋房子,改称季公馆,紧邻着木材厂,公馆周边为了迎接新主人的到来,已经热闹了好几天。

而姓季的少爷约莫十九岁的年纪,在明德学堂和湘南高等师范念了几年书,分明是连战场都没上过的小孩,却早托了父母的福,安排进市政府里头做副官,安在虞宸晏边上,恨得一众拼命向上爬的人牙痒痒。

季槐走在路上,身边卖报的小贩跑的飞快,他从兜里掏了点零钱,“哎”的喊了小贩一声,招了招手,麻利地抽了一份报纸就把零钱放在小贩的掌心里,转眼盯着报纸头版上坐在车里的人。

窗帘没遮严实,他模模糊糊露了半张脸。

小贩盯他看半天,总觉得这人眉眼有些熟悉。季槐感觉到这股好奇的目光,遂对着比自己矮了两截的小朋友挑了挑眉,目光透过时下最流行的西洋金丝边眼镜盯着他。

乱世什么都缺,最不缺人精。那小孩世故,看他眼神不善就朝着更热闹的地方跑去,钻回市井之中。

湘南的局势让季槐的父亲展不开眉头。

清政府式微的时候季家靠着几年闯荡政商两界积攒的人脉和手头的财力,日子过得也还算是阔绰舒坦。可后来湘北军政府挂上十八星旗,湘南革命党人紧随其后,跟着潮流,吵吵嚷嚷。民国创立好景不长,袁项廷窃国称帝,刚被赐名湘江道的潭沙又陷入一片革命党和守旧派的争斗,季沄在财政部日日不得安宁。

青年涌上街头,在一栋栋公馆面前摇旗呐喊,那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毫不留情地打在公馆的外墙上。平日习惯横着走路的老爷们却不敢妄动,政府几近瘫痪,也不再是他们背后的靠山。

用来平息事端的金钱在学生眼中一文不值。国家孱弱,流淌着中华血脉的土壤被割据成七零八落的地界,千年来平稳跳动的脉搏被屠戮残杀遏制,五千年奔腾的洪流交织成几近无法延续的细涓。

而这些住着公馆的人,只顾自己花天酒地觥筹交错,以地事秦一般笑着拱手送出一寸寸领土。

季老爷咬着牙撑了几年,革命的浓厚气息让季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复辟闹剧好死不死再次上演,在外国势力扶持下作威作福的段启芝上台,混乱的世道让看过人间百态的先进分子对军阀和他们背后的附庸者发起攻击。孙文山的护法运动重新把战火从湘江岸边撩起来,急急忙忙地随着季家北上的火车一起,把支离破碎的国家勉强分成南北两块。革命者被压在泱泱大国的西南一角,段启芝占着湘南一块地,试图和时代抗争。

季老爷没办法,修书一封,领着妻儿向北方赶。

大少爷晕得很,几天几夜的火车摇摇晃晃,从南方穿过半个华夏到了沣宁,他看了不知几天窗外的树影人影闪过去。

季槐恼了半程,他知道随便读读书的闲散逍遥日子过完了。父亲早安排好,把他往沣宁的市政府里送,谋一官半职。

季沄老爷早知乱世活着最重要,可是金山银山堆不起活路。

“虞宸晏看着温文尔雅的,之前真有些什么事端,他手腕硬起来可不好惹,敛敛你少爷脾气。他在张先生手下待了多年,一路怎么爬上来大家心里都明白。”

季槐靠在门框上,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却反复咀嚼着父亲这一段话。林桐从里头走出来,轻轻带上办公厅的门。“等长官喊你了再进去,别冒冒失失地就往里头闯。”季槐看着她及肩的短发晃了晃,目光扫过她手中抱着的一大叠资料,就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季槐抱臂。

林秘书伸手拍了拍季槐的肩。

她仿佛调笑似的看着季槐把自己挂在肩上略长的头发用皮筋扎成矮矮的马尾,他用手随性地拨了拨自己脑袋两边掉下来的发丝。

林桐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翻,眯着眼看他往深蓝色风衣里塞白衬衫,轻轻踹了踹季槐的皮鞋,非常自来熟地蹦出一句万事小心。

她应该和自己一般大,季槐猜想。

虞长官拿着那张资料皱眉。左上角照片里的少年正当十九二十的年纪,一副年轻气盛的模样,张扬的气息甚至能透过纸面扑到他面前。照片上的人发丝有些凌乱,随意地搭在额前。

发型倒是新奇,虞宸晏琢磨着季槐脖子后头露出的一小截矮矮的马尾辫,那双镜片后的双眸直直地盯着虞宸晏。

虞宸晏觉得他眼熟。

张岳清和他念叨好几个月,说拎一批新人上来,指名道姓要那个姓季的当他的副官。虞宸晏哪能不知道大少什么来头,到沣宁的第一天火车站就因为他鸡飞狗跳,怕是季老爷早看到了复辟没势头,审时度势一番给儿子谋个前程。

大少爷也应是不情不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