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周景初跟着李将军去了军营,常安护着朱先生和宋今禾重回了原来的院子,两个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见大人面色沉重,没敢像平时一样玩闹,乖乖地洗漱睡觉。
宋今禾失了睡觉的心思,坐在书房里发呆直到清晨才睡下。
下午的时候,宋今禾才悠悠从梦中醒过来,打开窗户看了眼外面的天色,阳光掠过枝丫洒在院子里,明晃晃的,又是一个暖阳天。
朱先生没有给两个孩子上课,让人将茶具搬到院子里的石桌上,慢悠悠地煮茶,宋清然和宋清语坐在旁边,双手撑着下巴,听朱先生讲故事。
宋今禾走过去在他们身旁坐下,跟着孩子一起听,直到故事讲完,朱先生才对她笑笑,温和道:“醒了?”
宋今禾将两个孩子哄着去后院玩,这才应声:“先生,我昨晚想了半宿,那位何大人那里,我的身份来历怕是瞒不住,庆安城里认识我的人很多,他一查便知,周景初这边是怎么打算的,这件事总要有个说法才是?若是破绽太多,怕是会露馅。”
朱先生喝了口茶,安抚道:“少爷已经派人回了庆安,顾家会隐瞒一部分事情,至于少爷这边,郑大人会帮忙遮掩的,虽然可能有纰漏,但是何侍郎要查也需要一段时间,只要在京中来人之前将事情压下去,他便无可奈何。”
宋今禾顿时站起身,看向朱先生,满脸不可置信,失声道:“京中来人?”
朱先生对她的失态仿若未见,面上虽然没有显现出什么,语气却带着一丝怅然:“你的行踪隐瞒不了太久,要想不牵连其他人,只有先一步给京中报信了。”
当周景初的心腹带着人一路奔驰回京时,何侍郎的心腹也带着人在柳州城中四下活动,宋今禾知道事已至此,只能在家中静等。
-----------------
长安城。
坊市繁华,人声鼎沸,钟鸣鼎食的宿国公府便坐落在皇宫不远处的永兴坊,国公府大门金碧辉煌,此时两边的角门正大开着,门外正有一队家丁将马车上的东西往下搬,正门处有几个衣衫华丽的贵夫人在门前叙话。
远处路过的百姓没敢细看,只是偷偷打量几眼,心内暗自私语不愧是高门大户,不过是出行一次就要用上这么多仆从。
站在门口的年轻妇人娇艳明媚,握着年长贵夫人的双手,轻轻拍了拍,柔声劝慰道:“姑母,我昨天才去见过大姐姐,她如今身子还没好全,只是担心您的身体,便是为了她,姑母也该保全自身才是。”
年长妇人气度非凡,雍容华贵,嘴角微翘,点点头,应声道:“你放心,我省得,前些天才请了太医来看,说是没什么大碍,只是着了凉。我这些天气色不好,怕她担心就没有去别院,过些天我再去一趟就是了。”
一老一小还在亲热的叙话,突然有马蹄声从远处传过来,似乎还不止一人。
两人停下话头侧首看过去,只见两个年轻男子飞奔到门前,急促地勒马停下,身下的骏马一时转换不过来,吃痛之下只能扬起前蹄嘶吼了一声。
周边的侍从和家丁们停下手中动作,警惕的看过来,眼神里带着些愤怒,围在贵妇人身旁的丫鬟仆妇也上前几步半挡住自家主人,马上的人顾不上这许多,分身下马上前两步对着年长妇人道:“宿国公夫人,小人有急事要禀报。”
说罢从胸前掏出一封信,双手递上,旁边的丫鬟仆妇们没有去接。
宿国公夫人打量着两人,一人风尘仆仆似乎赶路许久,一人衣衫整洁,装扮跟京中常见的侍卫们差不多,犹豫片刻,才对身旁的一个年长婆子轻轻颔首。
李婆婆接过男子手中的信件递给宿国公夫人,她左右翻看了一下,又打量了下信封上的字迹,很陌生,并不熟悉,抽出里面的信纸打开,里面的内容并不多,只有短短几行。
宿国公夫人睁大双眼,捏着信纸的手开始抖动起来,呼吸粗重,气息不稳,身旁的李婆婆忙上前扶住她问道:“夫人,怎么了?”
年轻妇人也关切看着她,看了眼信纸,关切问道:“姑母?信里说了什么?”
宿国公夫人被两人扶着,快速回过神来,虽然心里已经天翻地覆,却仍旧镇定下来,笑道:“没事,绾儿,你先回去吧,改日姑母再请你过来玩。”
苏清绾知道应该出了大事,否则姑母不会瞒着她,既然对方不说,她也不好多问,只是笑着应下,转身带着人上了马车。
她刚钻进车厢还没来得及坐定,就听见姑母在外面的声音,是在吩咐下人:“去喊国公爷回来,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马车缓缓动了起来,身侧的心腹丫鬟小声道:“小姐,姑太太这是?”
苏清绾回想了刚才那两个送信男子的样貌,确信自己没见过,片刻后:“姑母既然不愿告诉我,自然有她的道理,大姐姐嘱咐我多来看看姑母,如今东西已经送到了,其余的事情不是你我能管的,回去后你不要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