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一乐,以为他改变主意了,岂知范遥却说:“还有一件东西,你帮我一并带给她。”
他取了一张白纸出来,提笔写了一封信:
五黄六月,唯恐伊人炎炎难眠,特奉上莲子羹一碗,养心安神,保重身体。遥。
但那“羹”字一时忘了怎么写,就让苦儿过来帮他写。
苦儿提笔,帮他写了个“羹”字,看着碗里漂浮的莲子,灵机一动,俏皮地说:“范右使,我也要给你写一封信!”取过另一张白纸,一脸坏笑地在上面写道: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范遥一看,这是唐代皇甫松的诗《采莲子》,诗文意思大概是: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这明显就是采莲姑娘撩拨男子的暧昧诗句,范遥脸上一红,随即将纸揉成一团,扔回给苦儿,没好气地说:“采莲的姑娘看到美少年,尚且知道害羞半天,你倒好,女儿家的脸面都不要了!”
苦儿爽朗地笑起来:“你能给小姐写情信,怎么就不许我给你写?”
范遥急道:“我……我哪有写情信?不过是朋友间的关心问候罢了。”
苦儿道:“你别不承认!”
范遥佯怒道:“还不快点送去,别叽叽喳喳打扰我!”
苦儿嘻嘻一笑,便退下了。
※ ※ ※ ※ ※
晓芙的身子已经大好,和杨逍继续上路。自她答允与杨逍同行,杨逍心花怒放,时时流露出不胜感激之情,一路上对她嘘寒问暖,百般迁就,关怀备至。
晓芙追思自与他相见以来的种种经过,他是明教的光明左使,对自己一个峨嵋派的普通弟子如此低声下气,心中反觉过意不去,于是收起了先前的敌对之意。
彼时,蒙古人统治中土,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其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属于最高等级,汉人和南人则属于最低等级。
这一路上,遇到不少蒙古人横行不法、欺侮汉人的事情,杨逍经常按捺不住,出手帮助那些受欺负的人。这又让晓芙对杨逍的品行刮目相看,甚至敬佩他的侠义之举。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晓芙终于放下成见。偶尔也会与杨逍闲谈几句,当得知杨逍毕生的志愿乃是驱逐蒙古鞑子、恢复汉人河山时,这与峨嵋派的宗旨竟是一致的。
渐渐地,晓芙觉得他没那么讨厌了,反倒隐隐有了志同道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