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冠以‘帝师世家’的陈郡谢氏,历朝历代皆是举世闻名的高门望族,簪缨世胄。正如史家之言,“遍观历朝之史,古来世家豪族,未有爵禄相袭,文才相继,显荣当时,名流后世,一如谢氏之盛者。”。
其中‘显荣名流’之处,不一而足,此处都且按下不表,就单只说这科试文举一事,凡若有谢氏族人参与的科试文举,其年的一甲名额,必会为其占去一二,甚或三数。
本朝自也不例外,百年前迁移至京而寓居在此的谢珉一支,更不例外。
远的不说,就只说谢瑜父子三人,谢瑜乃是庚戌探花,长子谢因为庚午探花。正当时人交相议论着,他们父子三人可是要蝉联‘探花’之名时,其二子谢循,于经年游学归来后,默声参选科试,以一道《陈政事书》,为天子指点为当年殿元。
后又与当时的尚右郎中沈铭,昼夜不息地将此策文最终掇菁擷華、提要钩玄成十项举措,题为《癸未十事》,进而呈献天子。天子观之称赏不已,即令其依此主持后世因称为‘癸未革新’的变法之事。
这变法革新事,本在年底时就已明验大效。然却因当年主事坐镇的全知举官礼部员外郎任仪,与其友来往书信中的一句‘行霍光之事’而为家臣举告,而宣告终结——
那之后,任仪自请出知外州,未几便因惶恐忧惧而病逝。
后又有成楚漳城之役,其守将任仪长子任召,援将岑熙苏莟孤子岑清,及五千军将皆都困死孤城。
因受此事所牵连者,更是举不胜举。
一如护漕转运使宋运为罪以大辟,并夷三族;户部侍郎沈堒仗义执言为下诏狱。又因沈氏整支为罢黜之故,其长子尚右郎中沈铭也在其中。
同样受其牵连的,还有提举刑狱司王砀,左司谏秦放等人。
而在之后,更有中书舍人穆宸,都检正薛旼,太子中允邹庆,也因他事遭罢免贬谪——
一言以蔽之,当时变法诸臣,或为当时之事牵连,或因无常世事浮沉,终而全然离散尽数瓦解,终使得‘癸未革新’事,前功废弃,功败垂成。也是不免让人兴起唏嘘之叹——
自然这俱是他话,此处要说者,非是任仪任召,也非是沈铭谢循,而是谢循之兄,谢因之子——谢咸谢致中,如今该说是储咸。至于这名姓之更改,却也得从头言起。
正如先前所言,历朝历代就未有‘争荣竞秀,才继名显’一如陈郡谢氏之盛的世家豪族。若说其它家是以田宅财产相继,那谢氏则以金榜爵禄相继。
然,凡事总有例外。
谢因长子,也是独子,谢咸,便是这个例外。
谢咸生在元熙十二年,自能记事起,耳目所闻见的,就只有夷狄侵扰,国土沦陷,苟容曲从,弃地乞和——
是时,元狩年间那句‘荥阳有一岑,楚贼闻之惊破胆;临漳有一林,楚贼闻之心骨寒。’妇孺皆知的谣谚,业再提起时,就只似是一句怀古伤今的感叹。
那谣谚所言及,其中‘岑’者,即是荥阳岑氏岑熙岑重光;而‘林’者,则是临漳林氏林致林平策。
岑熙所领之清远军,林致所领之靖安军,是当时大成境内唯可拒敌御侮的两支军队。
也是在大成王朝‘以文驭武’国策之下,唯二以‘武臣知州’,且以‘脉系家府’世袭承继的军队,时人因之称其为‘岑家军’‘林家军’。
元狩十一年,先帝襄宗之嫡长兄,当时的东宫太子赵钦,据兵逼宫谋反兵败身死。其舅岑熙及其身下五子,也被诬以谋反合族诛灭。
唯余一因自幼居于其世叔林致府中,以致为时人遗忘而幸免于难的苏莟遗孤岑纲,后更名为清,经由二世兄林靖一手扶养长大,拔为裨将为其肱骨。
此谋反事虽在后来平反,然岑氏一脉却也无可避免地凋零陨落了下去。
更在孤子岑清丧身漳城以后,荥阳岑氏,至此再无声迹。
且说岑氏既因谋反事为合族诛灭,大成境内也就唯有林氏抗侮御敌——
又业因北楚国内因立嫡立幼内斗不断,楚王呼得欲移祸于外,举全国七十万兵力,南下欲夺大成中原腹地。
七十万兵力,靖安四万将兵,就算以一当十,也无法与之相抗。
而除其以外,大成举朝上下,竟是再挑选一位可授之帅,可任之将。
襄宗也是不得已之下,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重开武举,却独绕过业因国难,终而‘弃文投戎’,又再一举夺魁的武状元林靖——
且说林致这二子林靖,却也是个特例,虽出生在军将世家,却偏嫌林氏一门粗俗鄙俚,且又杀孽太重,私欲抛弃武学改从文事。为其子所鄙夷的粗俗武夫都统制林致,不止丝毫不加见怪,还且倾一府之力去培养这个上天降在他林府的文曲星,还将故友遗孤岑纲交其抚养,言说是跟着你二世兄将来有出息。
林靖倒也未曾辜负父兄期望,一路势如破竹连中三元,与当时的一科三甲,榜眼宋运宋子述,探花谢瑜谢孟琢,并称为‘庚戌三杰’。却又业因国难,又转复武行,一举夺魁,请旨御敌,却又为皇帝所拒。
至于其中原由,无非是靖安四万兵,是抵挡在楚军与京畿之间的最后一道人肉防线,襄宗不愿京都门户全然敞之于楚军铁蹄,那四万兵就不能退,不能逃,不能降。
而林家这不世出的文曲星,即是确保那四万‘林家军’不退、不逃、不降的关键。
且说襄宗就只取当时的二三名——任召王禹,敕其二人临危挂帅,领三十万京畿营,驻防于京畿外四镇。
是固是陷,是生是死,只在此一举。
却说这也是势不得已之举,襄宗并不愿京畿营与楚军赤膊相见,仍是希冀靖安四万兵能将楚军铁蹄挡在京畿以外——
饶是林氏靖安四万将兵再加拼死拼活地浴血力战,终是无法挡住挟着拔树撼山般破竹之势的楚军。
青溪岭一役,靖安四万兵,十中之七,为楚军弯刀砍死铁蹄踏死,所余下者,也为楚军俘虏掘坑活埋。
林氏一脉,除身在京都年不及弱冠的林靖以外,当时的靖安主帅林致,及其二兄一弟三子五侄,全数埋骨青溪岭。
方至此时,襄宗才愿放林靖出京,收拾残兵游勇,重建靖安番号。正面无法相抗,只能分散伏击,以拖缓楚军南下进程。这样一味苦撑下去,终究非是长久之计,林靖思量之后,也是不得已之下,只得使以‘围魏救赵’之计,自然他也分不出兵力去攻打楚之王城临潢府,便就使间游说楚世子业趁其父带爱子作战,国中防务空虚之机一举继了王位。
呼得闻讯才撤兵离去,回国先斩世子,再立幼子,也是为了□□,没再出兵南下。
这仗打了三年七月又九日,其中艰苦不一而足。
林靖也经此一役,身显扬名,时人称其为——严霜时雨林清臣。与其父林致、其兄林翊并称‘林氏三雄’。”。
然,此‘三雄’,业只有林靖这一‘雄’了。
后林靖有三子一女,长子林晏,二子林泰,三女云娘——也就是沈淙之母,幼子林澄。
林泰少年早夭,云娘悒郁殇亡。唯林晏林澄二子长成,是为臂膀;其弟岑清,是为肱骨。时人因将此四人称作‘靖安四英’。
元狩四十一年正月,汜水郡吏王善举部叛逃,荥阳兵马钤辖林晏率部截击,回程时为救惊惶窜逃,而身陷竹芦渡沼泽地的王善,未果,而自也陷沉于泥沼气绝。
元熙五年,楚靺鞨一部率部假降,襄宗令靖安兵马都护林澄率军去迎,因中楚军伏击,横尸十五里,林澄为靺鞨兵拖在马后,急驰二百里方才气绝身亡。
元熙十七年,漳城一役,靖安都统制岑清为调去支援岑伯递厢军,死守孤城一十八日粮尽援绝而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