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京城的天空仿佛被阴霾所笼罩,朝堂之上暗潮涌动,各方势力的角逐愈发激烈。魏家,这个曾经在朝堂上颇具影响力的家族,正遭受着四大辅臣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与打压。
平日里,四大辅臣凭借着手中的权势和人脉,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他们或在早朝时言辞犀利,对魏家的政策主张百般挑剔,抓住一点细微的瑕疵便大做文章;或在私下里勾结官员,排挤魏家的势力,阻断魏家在朝中的消息渠道。
在他们的联合打压下,魏家在朝堂上的处境愈发艰难,每提出一项议案,都要面临重重阻碍,原本属于魏家的权力和资源也被一点点蚕食。
而魏北辰,作为魏家留在京城的质子,更是首当其冲,日子过得如履薄冰。
他的府邸被暗中监视,一举一动都在四大辅臣的掌控之中。平日里出门,身后总有几双眼睛如影随形;家中的下人也有被收买的风险,让他行事处处受限。
每次参加朝堂宴会,他都能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敌意目光,那些或轻蔑、或嘲讽的眼神,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强装镇定,在这危机四伏的京城中艰难求生。
与此同时,皇室的小皇帝在岁月的洗礼下,也在慢慢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是那个任由四大辅臣摆布的傀儡,逐渐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话语权。
他开始尝试着参与朝政,发表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试图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为皇室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然而,与根基深厚、势力庞大的四大辅国公相比,小皇帝的力量显得太过弱小。四大辅国公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们相互勾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利益集团。小皇帝每次提出的改革措施和人事任命,都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在朝堂之上,小皇帝的声音常常被他们的喧嚣所淹没,他的决策也往往因为四大辅国公的掣肘而难以推行。但即便面临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小皇帝也没有放弃,他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时机,期望有一天能够真正掌控朝政,重振皇室的威严 。
他深知,如今朝堂对魏家的逼迫和打压已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朝堂之上,四大辅臣的势力如日中天,他们编织起一张庞大的权力之网,将整个朝堂牢牢掌控。每当提及魏家,那几位辅臣便会露出阴鸷的神色,或是在议事时直接打断为魏家说话之人,或是在事后对敢于发声者进行暗中报复。久而久之,朝堂上人人自危,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替魏家说哪怕一句公道话。
京城,这片看似繁华的土地,实则暗流涌动,水深不可测。表面上,街头巷尾依旧热闹非凡,茶楼酒肆里宾客满座,人们谈论着家长里短、市井趣事;可在这繁华背后,却是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李世瑞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的双手上,思绪飘回到自己这些年苦心经营的产业。白糖生意,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在京城乃至周边地区都有了稳定的客源和可观的利润,每一步都饱含着他的心血与智慧。
还有那几家造纸坊,从挑选优质的原材料,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他都亲力亲为。
如今,为了摆脱这错综复杂的京城局势,彻底离开这是非之地,他决定以白糖生意的丰厚利润、造纸坊的稳定收益,再加上放弃继承侯府所有财产作为筹码,只求能与侯府分家。这个决定,他在心中反复权衡了无数次,每一次想到要割舍自己的心血,心中都满是不舍,但比起深陷京城这潭泥沼,他更渴望自由与安宁。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难以捉摸,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在众人沉浸在有条不紊的日常事务中时,一封加急军报如同一颗巨石,打破了平静的湖面。边关传来噩耗,北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进犯,十万精锐之师在边疆严阵以待,兵锋直指我国疆域。
消息传来,朝堂之上瞬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魏老将军已在边疆奋战多年,他深知此次局势的严峻,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老将军的请求十分明确,为了抵御北狄的进攻,他急需朝廷拨派更多的粮草与兵马,以充实前线的力量。
这封军报被呈递到皇帝面前时,皇帝的眉头瞬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凝重与担忧。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关乎边疆安危的战斗,更是对国家稳定的一次严峻考验。
与此同时,大臣们也开始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应对之策。一位身着朝服的大臣上前一步,拱手弯腰,高声道:“启奏陛下,依臣之见,应立即增派兵马,以雷霆之势击退敌军,方可解边疆之危 。”另一位大臣也赶忙出列:“陛下,臣以为不可贸然行动,先加强防御,等待时机再做反攻,才是稳妥之策。”
在那巍峨庄重的金銮殿内,雕梁画栋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息。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落在金砖之上,却未能驱散殿中愈发压抑的氛围。
“梁国公何出此言呢?是怕我们这些武将打不赢北狄吗?北狄残暴不仁,一旦让他们攻破城池,那基本上就是屠城的惨状!”一位武将满脸涨红,怒目圆睁,上前一步,双手紧紧握拳,那因激动而颤抖的身躯仿佛积蓄着无尽的力量,恨不得立刻奔赴战场,与北狄拼个你死我活。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在殿内回响,带着几分不甘与愤怒,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这话一出口,其他武将们也纷纷附和,有的义愤填膺地挥舞着手臂,有的紧咬着牙关,脸上写满了愤慨与决心。
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赫赫战功,更彰显着此刻捍卫疆土的坚定意志。
梁泰鸿,这位久经朝堂风雨的梁国公,身着一袭绣着精致云纹的朝服,面色沉稳,不慌不忙地抚了抚那修剪整齐的胡须,缓缓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诸位将军,且听我徐徐道来。”他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