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嫡次子摆烂不成功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打仗,必然离不开钱粮。如今户部的库房,已然是捉襟见肘,几乎空空如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我们如何去打这场仗?拿什么去支撑前线?”他微微皱眉,目光扫过众人,神色间满是忧虑。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如今,粮草又从何处而来?”梁泰鸿微微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与沉重,“去年那场百年难遇的水患,冲毁了无数良田,蝗灾和干旱致使粮食收成锐减,不足往年的三成。百姓们尚且在温饱线上挣扎,又怎能指望从他们那里征集足够的粮草?”

武将们听了这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沉默不语。

刚刚还群情激愤的他们,此刻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微微皱眉,显然,梁泰鸿的话让他们意识到了这场战争背后更为复杂的困境。

殿内安静得只能听到偶尔传来的几声沉重的呼吸声,每个人都在心中权衡着这场战争的利弊与艰难。

在庄严肃穆的金銮殿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朱红色的大柱矗立两旁,殿顶琉璃瓦透进的光线,在雕龙画凤的墙壁上映出斑驳光影。

徐朝烈,这位被尊称为徐国公的朝廷重臣,身着一袭华丽朝服,衣角绣着的金线云纹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

他负手而立,神色平静,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在殿内传开:“何况现在兵部的那些兵器,皆是几十年前淘汰下来的旧物。刃口卷缺,枪杆腐朽,甲胄破洞,这般兵器,如何与北狄抗衡?北狄兵强马壮,他们的士兵,个个身形魁梧,一个人几乎抵得上我们两三个人粗壮。在那冷兵器交锋的战场上,力量对比悬殊,这仗,我们拿什么去打?”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此言一出,原本就压抑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几位年轻武将再也按捺不住,其中一位脸庞涨得通红,仿佛熟透的番茄,额头上青筋暴起,几步跨上前,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大声反驳道:“徐国公这是说我们武将不如北狄喽?我等虽官职卑微,却也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哪一场战斗不是拼尽全力?怎可仅凭兵器与士兵身形,就这般贬低我等!”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眼眶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另一位年轻武将也不甘示弱,他的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怒视着许昭烈,双手叉腰,大声说道:“我等武将,保家卫国,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哪怕手中是锈迹斑斑的兵器,哪怕面对的是如狼似虎的北狄,我们也绝不畏惧!徐国公之言,实在让我等寒心!”他的话语中带着浓浓的愤慨,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显示出内心的极度不平。

萧国公闻言,面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抬了抬手,示意诸位武将稍安勿躁。他的目光徐徐扫过众人,眼神中满是安抚与诚恳 ,缓声道:“非也,非也,诸位切莫误会,我等绝无此意,岂敢妄言各位武将不如北狄?”

说罢,他向前迈出一步,袍角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在寂静的朝堂上带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风。“诸位将军的赫赫战功,我等皆是有目共睹,在这朝堂之上,在这江山社稷之中,诸位武将皆是我朝的中流砥柱,是守护家国的钢铁长城。”他微微颔首,向武将们行了一礼,态度谦逊而又敬重。

“只是当下,北狄的实力着实不容小觑。”萧国公的神色渐渐凝重起来,眉头微微蹙起,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他们兵强马壮,士卒悍勇,这是不争的事实。若是此时贸然与之正面交锋,以我军现有的装备与兵力部署,打起来恐怕只能是死伤无数。”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重量,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我们当然不惧战斗,可身为臣子,当为陛下分忧,为江山社稷考虑,为万千黎民着想。每一条性命都无比珍贵,我等怎能轻易让将士们去赴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说到此处,萧国公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微微叹了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似乎已经看到了战场上那惨烈的画面。

一位年轻武将再也按捺不住,只见他双目圆睁,怒目而视,眼眶中似乎都要喷出火来。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抽搐,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怒火。他“唰”地一下跨出队列,身上的铠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哐当”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他内心愤怒的宣泄。

“你们文官,平日里朝堂之上口若悬河,只会动动嘴皮子!”他的声音高亢而尖锐,带着浓浓的愤怒与不屑,在这宽敞的朝堂内回荡,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可真到了战场上,到了边疆烽火燃起、敌军压境的危急时刻,哪一次不是我们武将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激愤道。

“大漠孤烟,黄沙漫天,那是我们浴血奋战的战场!”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脑海中浮现出边疆的残酷景象,“我们在漫天的风沙中与敌军厮杀,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每一刻都在生死边缘徘徊。”

“而你们呢?”他目光如炬,狠狠地扫视着文官们,那眼神仿佛要将他们看穿,“安稳地待在这京城之中,身处朝堂之上,高谈阔论。当我们在边疆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守护这万里河山而拼命时,你们又在哪里?”他的声音渐渐哽咽,眼中涌起一丝雾气,那是为逝去同袍的悲痛,也是对文官们不理解的委屈。“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是我们武将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你们可曾真正体会过这份艰辛与不易?”

金銮殿内,武将与文官之间的争论愈发激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武将们因被文官质疑作战能力而满脸怒容,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甚至有几人已按捺不住,上前一步,作势要理论。文官们也不甘示弱,脸色涨红,挥舞着衣袖,引经据典地反驳。争吵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这巍峨的宫殿掀翻。

“够了,不要吵了!”小皇帝原本还端坐在龙椅之上,强装镇定,试图维持朝堂的威严。可随着争论声越来越大,局势逐渐失控,他稚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焦急与无奈。只见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用力地拍在龙椅的扶手上,身子微微前倾,声嘶力竭地嚷道。

这一声怒吼,瞬间打破了殿内嘈杂的局面。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震慑住,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众人纷纷看向龙椅之上的小皇帝,只见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既有愤怒,又有深深的疲惫。

“此事容后再议,大家都回去好好想一想。”小皇帝缓了缓神,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声音微微颤抖,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退朝!”说罢,他无力地挥了挥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随着小皇帝的话音落下,太监尖锐的嗓音随即响起:“退朝——” 大臣们纷纷行礼,缓缓退出朝堂。只是在这安静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压抑的气氛依旧弥漫在空气中,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争论,虽暂时告一段落,却如同一团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让人深知,此事远未结束 。

然而,不管朝堂上的争论如何激烈,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为魏老将军提供支援。否则,一旦边疆防线被突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