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见底的时候,湘云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只见太阳还老高老高的,离天黑还早着呢!
一百文钱,就这样到手了,扣掉那半口袋白面钱,赚了98文。
湘云的心里,雀跃不已。
98文虽然不多,可是,一天98文,十天980文,那个蒸笼还有空隙,自己再多放两块糕,就等于十天一千文钱。
一千文钱,就是一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三两银子啊!
当然,刮风下雨的有时候会有意外,可是,那也耽误不了几天,一个月总有二两多银子可以挣。
老天爷啊,她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太好了!
这样下去,欠王先生的那十五两银子,很快就会还清。
湘云越想越高兴,想着自己和四郎也两天没吃什么好东西了,于是就来到菜摊前,想买点什么菜,晚上做些好吃的庆祝一下。
虽然是条小巷,可是,菜色却齐全。
鸡鸭鱼肉,各色蔬菜水果,应有尽有。
湘云想起上次回娘家的时候,在餐桌上,四郎似乎喜欢吃她娘做的炖鸡。
正好,自己也爱吃鸡,于是就来到卖鸡的农人面前。
“这位姑娘,糕点卖完了?挣的钱买鸡吃啊?”卖鸡的农人显然是个机灵人。
湘云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一只肥壮的大公鸡:“把这个给我称一称。”
农人笑容满面地称好:“三斤二两重,一共二十四文钱。”
湘云摸出铜钱,数了二十四枚,递给了农人,拿了鸡就走。
突然又想起,大公鸡得有烩头,烩什么好呢?
干脆,就烩粉丝好了。
于是又来到卖干货的摊子前,花三文钱,买了二斤粉丝,将粉丝和大公鸡一起放进篮子里,拎着就回了家。
一路上,只觉春风拂面,柳丝轻舞,路边的野花也开得艳艳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舒畅。
回到家里,推开院门,却见四郎还坐在堂屋前的廊檐下提笔写字。
见她回来了,不由得有些意外:“这么早,都卖完了吗?”
“全卖完了,挣了98文钱!”
四郎停下了笔,看了她一眼,那眼神里,有肯定,也有赞赏。
湘云从篮子里取出大公鸡,笑道:“这个,交给你了,你去杀鸡拔毛,我去园子里拔葱拔蒜,咱们今晚大公鸡烧粉丝吃。”
四郎站起身来,接过了公鸡,笑道:“这是我的拿手好戏。”
这时候,外面有人敲门:“四弟妹在家么?”
是姜三嫂的声音。
湘云应道:“在家呢,三嫂,快进来。”
只见姜三嫂手里端着一碟子花生米走了进来,笑道:“四弟妹,这是我做的糖炒花生米,送给你尝尝。”
本地风俗,亲朋邻里相处,若是别人用器物装了东西送给你,你还器物的时候,也不能空着。
湘云忙伸手接过碟子,连声道谢。
同时捏起一粒花生米放进嘴里,入口又香又脆又甜,不由得赞道:“三嫂,你这花生米是怎么炒出来的,这功夫可不赖呢。”
姜三嫂笑道:“居家过日子,大多都有两个自己的拿手绝活吧,大嫂的红糖糍粑我就做不出来。”
湘云听了,连连点头,暗想,不知二嫂的拿手绝活是什么。
“弟妹呀,晚上闲来无事,你来我家做针线,拉家常,如何?”姜三嫂主动发出邀约。
“好啊,正好,晚上四郎要读书,我不想吵到他,只愁没地方去呢!”湘云欣然道。
三嫂走后,四郎把宰好洗净的公鸡拿进厨房。
湘云取了菜刀,一边剁鸡,泡粉丝,一边吩咐四郎:“你去烧点开水,我好给鸡肉焯水。”
四郎点了头,钻进灶下烧火。
他问:“三嫂找你有事么?”
“送了咱们一碟子糖炒花生米,还约我晚上去她家做针线。”
四郎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看来,三嫂又要生事了。”
湘云就问:“那你觉得,会是什么事呢?”
“什么事?左不过是家里的事情罢了,我要没猜错,跟大嫂要我娘的家底有关系。”
湘云沉吟道:“晚上去了就知道了。”
四郎之前上街买的米还有不少,湘云将米饭煮上,再剁好的鸡肉放进烧开的水里,过了一会捞出来晾干水分,下锅翻炒,放各种调料,烧烂之后再将泡好的粉丝放进锅里,不一会,厨房里就飘满了鸡肉和山芋粉的香味。
随后,湘云就把一大海碗鸡肉烩粉丝端到了堂屋的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