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恶劣成性 > 第23章 南歌子(一)

第23章 南歌子(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等白雀到时,安济堂正在吃午饭,学生们虽在学堂,但心早就飘到了街上。白雀的元宵来得及时,让望眼欲穿的学生们收了一点逃课的心。

“白雀啊,真是辛苦你了。”何冬娘一边给师弟师妹们盛元宵,一边给白雀道谢。

她知道白雀被荔非颇黎带回了蓟州,现在在崔家做事,但她没想到白雀认了宋师妹做妹妹,还以为他们这辈子再见不了面,结果这几月时常见面,偶尔白雀还在安济堂帮着熬熬药,切切药材。

白雀在旁边帮何冬娘拿碗,等舀完一桶元宵,门外来了几个仆从模样的男人,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两个硕大的食盒。

何冬娘见是节度使府的人,忙上去询问。

打开盒子一看,何冬娘朝学生们笑道:“孩儿们,殿下给你们送了炸元宵。”

众人一阵欢呼。

学生甲喜滋滋道:“师父让我们收心,不许我们过节吃元宵,嘿嘿,这下师父也不能说什么了。”

众人皆附和,广陵王殿下赐下的元宵,就算是师父也只有谢恩的份儿。

“太好了,汤的炸的都有了。”学生乙咬了一个炸元宵,“哟,还是芝麻馅儿的,芝麻好啊,吃了乌发补血。”

学生丙偏爱湿滑软糯,插道:“白哥哥做的枣泥元宵也好,吃了健脾益气,改善食欲不振。”

“你每顿吃三碗,还食欲不振?”有人打趣道。

众人一听皆哈哈大笑。

白雀见饭厅内少男少女个个欢声笑语,朝气蓬勃,不禁勾唇浅笑。

宋顺心见盘子快空了,忙道:“诶,别吃完了,给小师弟留几个炸元宵。”

何冬娘闻言拍了下脑袋,“哎哟,我倒忘了小师弟。”

“何娘子,小师弟是谁啊?”白雀问道。他基本将宋顺心的同窗都认了个脸熟,宋顺心是这里面最小的,何时又跑出来个师弟?

“哦,他是殿下从边州带回来的,他家帮了殿下大忙,他又懂些医道,师父就破例收了他为徒,这不今日该他去安济医院轮值,现在还没回来呢。”

一学生对何冬娘说:“大师姐,小师弟多半又加时辰了,他老是这样,明明规定午时二科下值回学堂,他偏生要多看几个病人,今天中午多半又不回来吃饭了。”

“啊?又不吃饭?”何冬娘眉头一皱,解了围裙,“这别病人没病倒,倒把自己的胃肠饿出个好歹来。”

白雀见桶底还剩些元宵,于是说道:“何娘子,这煮的还剩八个,就是有些凉了,要不我借学堂的厨房热了给他送去。”

听宋顺心说他们现在虽还是学生,但他们也得去安济医院轮值,遇见什么病人就瞧什么病人,若有重病拿不准的,就和病人一起去旁边诊间,问学成的大夫。

安济医院是广陵王为百姓修建的医馆,看病抓药都很实惠。最主要的是,这些医士的师父是一位太医,听说以前是给皇上瞧病的,普通官宦都没资格让他瞧,所以病人见是面嫩年纪小的医士也不会不信任。

“别别别,你今日送这么多元宵来,想来辛苦了一个上午,哪里能让你再跑腿。”何冬娘拍了下白雀瘦削的脊背,“那小子饿抽抽就长记性了,别管他。”

“不妨事的,我煮元宵时吃了一大碗,现在肚里胀得慌,正好消食了。”白雀笑得温柔,“今日是元宵节,那位小师弟家在边州,无法与家人团聚,还是让他吃一碗元宵吧。”

这话儿蹩脚却又十分贴心,何冬娘找不出拒绝的理由,将桶底的元宵盛出来,朝宋顺心喊到:“宋师妹,快过来。”

宋顺心嘬了嘬筷子头上的糖馅儿,恋恋不舍放下了筷子。

“大师姐,怎么了。”

“你带你哥哥去安济医院一趟,那儿有锅炉,把这元宵滚热了再给徐师弟,否则积了冷食在肚子里,明儿肯定不舒服。”

白雀忙道:“何娘子,我自己去就行......”

宋顺心笑着打断道:“哥,你可进不去安济医院的锅炉房。”

白雀面上一红,将煮元宵和炸元宵装进食盒,随宋顺心去了。

安济堂在较为安静偏僻的南城,安济医院则在最热闹的东街,两地之间隔了些距离,要走一会儿。

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安济堂的学生除了休沐放假,平时不能随意出学堂。宋顺心一出门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东看看西转转,白雀无奈笑笑,宠溺地跟在身后,路上白雀给她买了一串糖葫芦,又买了两个热炊饼,两人的脚步才快起来。

两人从安济医院的后门进去,转了两个弯就到了后院的锅炉房,那灶上一直煮着汤药,稍微挪开换个小药壶就把元宵给滚热了。

白雀见宋顺心不疾不徐地吃着糖葫芦,脚步缓慢,于是轻声催促:“顺心,快些走,人家饿一中午了,小孩家的肠胃娇嫩,别真饿坏了。”

“啊?”宋顺心愣了愣,笑道:“你放一百八十个心,他饿不坏。”

白雀嗔了她一眼,“人家是你师弟,比你年纪小,咱们可不能欺负小孩子。”

宋顺心咬下最后两颗山楂,鼓着腮帮子含糊道:“水嗦他额小辣。”

白雀没听清,只快步往诊间走去,掀开帘子一看,一个清秀颀长的少年正站在水盆前净手。

少年见帘子掀开了,狭长眼眸一挑,规规矩矩作了个揖。

“宋师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