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柳贵妃的犹豫与抉择
夜色深沉,宫灯的微光映照在朱红的宫墙上,投下斑驳的阴影。昭华宫内,沉寂如水,所有宫人都屏息凝神,甚至连呼吸声都刻意放轻。
正殿之中,焚香袅袅,幽冷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柳贵妃端坐在紫檀雕花软榻上,手中轻轻摩挲着一只赤金缠枝莲纹小盏,盏中茶水已然冰冷,她却许久未曾饮上一口。
天察司的调查,所有的线头,都指向了昭华宫。
柳贵妃缓缓闭上眼,睫毛微颤,脑海中迅速回溯过去几日发生的一切——从她安排宫人将柑橘蜜饯放入长公主的食盘,到大长公主骤然发病,李疏桐救治,再到天察司暗中调查,宫中风声鹤唳。
她不是没有想过推脱、隐瞒,甚至设法抹去证据,可现在,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皇帝已然动怒,昭华宫内的每一个宫人都被盯紧,哪怕她想处理掉知情之人,恐怕天察司的眼线已经在四周埋伏。
她没有退路。
“娘娘……”女官柳明月轻声唤道,眼中透着不安。
柳贵妃睁开眼,眸色幽深得仿佛夜幕之下的深海,波澜不惊,却暗流汹涌。她缓缓起身,抬手整理好素色宫装的衣襟,卸下钗环配饰,步履稳健地朝宫门外走去。
“走吧,本宫该去请罪了。”
宫灯下,她的背影依旧雍容华贵,风姿绰约,但眼底的冷意,却如寒冬腊月的冰霜,彻骨寒凉。
——这一战,她若认输,便要认得彻底。
第二节:所有线索直指昭华宫
乾清宫内,夜深沉沉,朱红鎏金的宫门紧闭,殿内香炉轻燃,青烟袅袅,掩盖不住这场暗流涌动的紧张气氛。
皇帝端坐御案前,眉目冷峻如冰,指尖轻叩桌面,清脆而沉稳的“咚、咚”声在寂静中回荡。殿内跪着天察司首领大太监田汾,以及几名负责调查的暗卫,皆低首垂眸,不敢有丝毫逾越。
“如何?”皇帝的声音不疾不徐,却透着压迫感。
天察司首领大太监田汾拱手回禀,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试探:“回陛下,奴婢已查清大长公主所服之补药,确有紫参成分,与柑橘相冲。宫宴之日,为御膳房提供柑橘蜜饯的人,正是携带昭华宫腰牌的小内侍。”
皇帝闻言,目光微动,眼底寒意浮现:“昭华宫?”
田汾心中一凛,额间渗出一层细汗,小心翼翼地继续道:“是,昭华宫送来的蜜饯,特意吩咐放入大长公主的食盘,说是贵妃娘娘特意给大长公主准备的化痰开胃小食。而林贵人宫中的小宫女‘锦绣’死前,曾与昭华宫的看门太监有过密切接触。”
他顿了顿,低声道:“小宫女死时紧攥着一枚戒指,而那位看门太监,在天察司前去提审时,便‘巧合’地自尽了。”
殿内空气骤然变得沉重,仿佛连烛火都静止不动。
皇帝眼神冷漠,唇角勾起一丝薄凉的弧度,缓缓道:“如此说来,昭华宫当真是好手段。”
田汾微微抬眼,试探性地补充道:“陛下,奴婢以为此事或许另有隐情。昭华宫虽为贵妃娘娘居所,但宫中势力错综复杂,恐有人借贵妃之名行不轨之事。”
皇帝冷冷扫了田汾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田汾,你的意思是,朕的后宫已乱到如此地步?”
田汾连忙俯首:“奴婢不敢!奴婢只是担心有人借机生事,扰乱宫廷安宁。”
皇帝未再言语,只是目光深沉地望向殿门方向,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就在此时,外殿太监急匆匆入内,跪地叩首,声音恭谨而谨慎:“启禀陛下,昭华宫柳贵妃求见。”
殿内瞬间死寂。
天察司的人彼此交换眼色,心中皆生出一种奇异的预感——他们本已准备继续追查,甚至设想过柳贵妃可能否认推脱,可谁曾想,她竟主动来了?
皇帝微微眯眼,深沉的目光落在殿门方向,缓缓道:“宣。”
第三节:贵妃请罪,皇帝冷眼施压
殿门缓缓打开,寒风灌入,昭华宫的女官与首领太监低着头簇拥着一袭素色身影步入殿内。
柳贵妃缓步走进乾清宫,周身的冷意似乎透过衣料侵入骨髓。此刻的她,衣饰素净,发髻不再繁复奢华,眉眼间透着一抹微不可察的憔悴,但她步履仍旧稳健,气度依然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