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凌凰也抬眸看向他,却见他神色如常,目光微敛,似是在等待陛下的回应。
果然,下一刻,陛下嗓音微沉,缓缓道:
“墨卿以为,该如何查?”
墨行渝微微躬身,语调沉稳:“此案牵连诸部,虽关键人证已绝,但尚有许多知情之人尚在。臣斗胆请陛下准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以尚存之人供述为引,结合已掌握之物证,再次推敲秋狝一案。”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震。
此举一旦执行,便意味着秋狝一案将再度掀起风波,不仅如此,凡是与此案有关的人,哪怕只是微末之嫌,也难逃审查。
此刻,端王一系的几名官员终于忍不住微微变色,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三司推事乃国之大事,若牵连广泛,恐引朝堂不安,微臣以为,此案宜速断,而非再生枝节。”
言外之意,便是此案应尽快了结,而非继续追查下去。
陆凌凰微微抬眸,看向那名官员,正是礼部尚书赵浩狄,向来与端王府关系匪浅,如今率先开口反对,也算意料之中。
可陛下楚珩并未立刻表态,而是轻轻地扫了墨行渝一眼,似乎在等待他的回应。
墨行渝唇角微微挑起一丝近乎察觉不到的弧度,目光扫过赵浩狄,语气淡然:“赵尚书言之有理,此案确实不宜久拖,但正因涉及广泛,若不彻查,反而会让人以为有意遮掩。”
他说到此处,顿了顿,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殿内众臣,方才缓缓继续道:
“若陛下愿下旨三司推事,臣愿亲自督查此案,必不拖延,三日内必有所获。”
此言一出,众人再次变色。
三日?
若真能在三日内掌握确凿证据,便意味着秋狝一案恐怕已经掌握了关键证据。
御座之上,半晌,楚珩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准。”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寂然。
此时陆凌凰注意到,除了端王府的几名官员神色微微一变,锦湘王府一系的官员也是面露难色。刑部尚书范登明身旁的兵部侍郎方才神色微微一滞,似乎想要开口,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而墨行渝则微微躬身,沉声道:“臣领旨。”
陆凌凰站在队伍末尾,看着这一切,心绪微微沉浮。她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此次秋狝的幕后之人,恐怕真的不是端王。
她微微抬眸,看向前方的墨行渝,却见他始终平静如常,仿佛对一切早已了然于胸。
*
朝会散去时,凌凰随众人退出宣政殿,步伐如常,没有多看任何人一眼。她的手心微微出汗,却不动声色。
她刚一抬眸便看见了那个等在殿外的身影。
她眯了眯眼,锦湘王立在台阶下,一身朝服,周遭人来人往,他却仿佛未曾在意,只静静地等在那里。
而当她的目光不经意扫过时,楚珺微微一笑,目光带着一丝温柔,又似缠绕的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