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晴忙活一圈,打开系统面板,发现天崩了。
系统将她的演戏当真,直接给了负2500分。
且顾维朗一人,便独占1000分。
“封禅积分的计算,综合考虑个人忠诚度、对社稷的影响力,目前顾维朗为两军统帅,军心所向,影响更大。”
穆晴无语,欲补几封密信,增加“亲贤臣”的封禅积分,但又碍于目前风头火势,几百双眼睛都盯着燕台府衙,风险过大。
罢了,且按计划行事,尽人事,听天命了。
所幸,她跟顾维朗一早商定的计划,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
叛军比意料之中来的更早、更急。
这就对了。
原本江南朝廷清除了一批奸佞之臣,又逢江明府大捷,君臣相得、军士振奋,形势看似日渐转好。
但江南军根基太浅,六万军对叛军数十万,终究胜算太低。
若按常规战而论,江南久持必败。
因此,江南军需要、也只能,靠一个出奇制胜,以少博大的机会。
关键之处,便是让大的一方——叛军先急了,先露出破绽。
叛军势大,潭东潭西根基深厚,本来如果按部就班、步步为营,扫平江南原应是时间问题而已,老练的将领都会选择这条路。
但是穆晴的一番举动,让叛军有了贪念、内部起了矛盾。
贪念一起,便容易错判。
矛盾一激,便削弱了力量。
穆晴一面扮演从前那个昏庸女帝,一面与顾维朗决裂,让叛军放松警惕。
同时,她屡屡“倚重”傅望海,让傅望海以为自己掌控了全局。
于是,傅望海一步步两边牵线。
一面威逼利诱,自以为引导女帝起了投降叛军的念头。
一面向叛军递了密信,说明了江南情况,并万分自得地表明,自己已经说服女帝,准备投降叛军。
为保险起见,他向潭东龚应淮、潭西虞归岚两面都通了气,反正只要有一方赢了,便都有自己的好处。
龚应淮马上入套了。
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遮盖自己惨败的事实。
得此机会,他赶忙带着那几万刚编入伍、连长枪都没拿稳的新兵,急忙忙地上路了。
对潭东意外顺利的借兵,他也未暇多想。
粮草未齐、军心未稳、敌情未明。
这些又有什么关系?
自己就要代表靖王接收女帝的归降了。
靖王许诺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已是自己囊中之物。
可惜,潭西虞归岚也是这么想的。
天下兵马大元帅,该是自己囊中之物。
他原本稳坐潭西,想着等潭东、江南河蚌相争,而后渔翁得利。
不料女帝如此不济,内部先崩了,竟与顾维朗决裂。
那顾维朗要扶弘王上位,人尽皆知,如今女帝只得投降叛军,还有一线活路。
既然如此,他万不能让窝囊废龚应淮摘了这桃子。
于是,他也顾不得按部就班点兵备粮了,未及点齐二十万大军,先急忙忙地带了五万人马做前锋,以借兵之名,行借道之实,也奔着接受女帝投降之事去的。
不过他终究晚了一步,龚应淮是潭东地主,已奔至玉都北岸了。
他只得兵分两路。
一路以援助龚应淮之名,驻守在了从京城到玉都的道路中间,想着万一龚真的成功了,大不了他来个拦路抢劫。
另一路,他亲自带兵直接南下,打算从江明府攻入,逼近玉都。
反正都是叛军,女帝投降谁不是一样?且看哪边势大罢了。
他还抢不过龚应淮?
于是,叛军看似三十万压境,实际上各怀鬼胎,先天不足。
这便是江南军的机会了。
——
宣兴三年秋,潭东、潭西、江南、武南四路的兵马,皆齐聚于沧江下游南北两岸。
连秋风中,都带了一丝凌冽的刀兵之气。
潭东龚应淮有先发优势,他已跟虞归岚闹翻,只得抢先渡江南侵。
尽管女帝已偷偷着人传了投降的消息,但吃过亏的龚应淮不敢轻易相信,他选择将全部兵力压上,强渡沧江。
女帝投降,自然皆大欢喜。
若不投降,玉都也不过多活两日罢了。
这一日清晨,江面的薄雾散去,露出北岸银灿灿一片盔甲,如山峦如雨云,极目之处连绵不断。
那是十万兵马受命集结北岸的盛况。
紧接着一声鼓响,上千只快舟下水,沧江水流几为之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