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女帝爱玩狼人杀 > 第47章 西南诸国(六)

第47章 西南诸国(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重要的是,她好像真的是心怀百姓,欲要为社稷做出一番实事来。

如果一开始,顾维朗救她,是为了防止大历在弘王成长起来之前,就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让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倾危。

那后来,他便渐渐真心想辅助于她。

想助她平定叛乱,还于旧都。想助她革新朝野、造福社稷。

其实他也早想通了,他要做的,是忠于社稷之臣。而非特定的一个君王,不必是穆晴、也不必是弘王。

但这样的穆晴,他想追随、效忠。

诸军南萦此事,确是社稷所需,那么即便要得罪宗室,也应去做。

甄誉是从旧年便追随他的可靠之人,顾维朗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告知。

甄誉闻言,轻叹一口气:“誉明白了,但愿陛下能一以贯之,不要辜负将军一片赤胆忠心。”

……

同一时间,穆晴的谋士、光禄大夫太叔桓的密信,也刚送到她的手上。

“太叔先生说,此信请陛下勿传第三人之手。”

穆晴奇怪地看了信使一眼,拆开了竹筒的蜡封。

太叔桓信中先是称赞了穆晴让顾维朗驻军南萦封国的决定,随后话锋一转,却是劝穆晴改变计划的。

原来,穆晴解决了西南诸事后,便与顾维朗率军北上,趁着太叔桓从东路猛攻京师,吸引叛军重兵之时,火速踏平昆南,如此便可与隔绝多时的昆北联系上,防备寮国阴谋。

太叔桓得知后,在信中万般劝诫女帝改变主意。应请顾维朗坐镇江南大后方,而另命将帅带兵从西路入京。

“控鹤军已是大历精锐,伏虎军尤可勉强相比。如今江南军在平叛中突飞猛进,又是一虎狼之师,其大部为顾维朗所控。若昆南昆北会师后,此两军相加,控弦数十万,论武力、军心、民望、装备,大历再无其他军队可匹敌。”

太叔桓所虑,穆晴也十分明白。

早在他们最开始筹划平叛的“风箱赶鼠”之计前,太叔桓便明白提出过,穆晴的三大忧患,除了叛军和外敌,第三便是太子旧党。

顾维朗无论从履历还是实力,当之无愧的太子旧党第一人。有军权、有太子嫡子弘王在手,文武百官、诸路诸州中,昔日追随太子之人仍十分可观。

若是他招手一呼,恐怕这国家乱起来,破坏力比叛军更可怕。

“陛下宽仁,但切不可将社稷安危,寄于一人的忠奸善恶之上。”太叔桓虽知穆晴对顾维朗的信任,但仍苦口婆心劝诫。

穆晴捏着信沉思片刻,提笔回信:“先生之虑甚是,社稷安危,确不可依靠一人的忠奸善恶,此事非一朝一夕可解,将来再见先生,我们再探讨细案。”

她想的是,应该从制度上制约权力,而不是单纯依靠君臣信任,即使换一个国君、换一个将军,也应如此才是。

但这命题过于宏大,目下叛乱未平,外患又起,不是讨论的时候。

而顾维朗。

且不说顾维朗是系统认证的忠臣,她从不相疑。单从这一路的行事来看,顾维朗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所以虽然她理解太叔桓的忧虑,但她却从来都对太子旧党一词不以为然。

“为社稷大局计,顾维朗率军平叛,乃是最快还百姓一个太平之世的办法。我意已决,先生不必相劝。”

……

三日后,除留下五万驻守西南各路外,十五万江南军便按穆晴的计划,气势磅礴地北上,剑指昆南,意在京师。

朝廷军在潭西、潭东、西南诸地连连大捷,士气高涨。

昆南路则正相反。昆南统帅冷锏年事已高,本是西岱人,早点跟着靖王起家,因此靖王起兵,昆南是第一个起来相应的。靖王许诺,若事成,他便将西岱分与冷家,让他做大历第一个异姓王。

如今他听闻西岱全境竟然如此之快便落入朝廷军之手,惊骇不已,又闻老家子侄儿亲眷,尽数被擒,更是日夜忧心,乃至一病沉疴。

同时,因着京师受攻甚急,昆南兵力又被靖王抽调不少,于是面对气势如雄的朝廷军,昆南崩溃得比潭东还快。

不到半月,昆南大部竟然已入顾维朗之手。

同一时间,而太叔桓那边也配合对冀北发起了猛攻,若是顺利,两军有望在冀北会师,然后一举夺回京师。

这一切如此顺利,穆晴几乎连一张卡牌都没用上。她心中暗自思量,正好多存一点封禅积分,届时便可好好查一查控鹤军是否真有勾结寮国的内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