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青溪县如今已经成了浙东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走投无路的人们纷纷投奔到此地。只因传闻这里有方家兄妹奉神女之命,专为拯救苍生而来。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对兄妹似乎真有神力相助,朝廷派兵围剿数月,竟始终奈何不得。
正月里的青溪县一片繁忙景象。方家兄妹最初建立的庄园早已容纳不下源源不断投奔的流民,如今他们不仅攻占了青溪县城,更将周边县城尽数纳入麾下,将整个青溪县经营成了坚固的根据地。
方腊早已不是之前那个沉默寡言的庄稼汉子。如今统帅十万之众的他,眉宇间尽显威严。妹妹方百花则担起全军后勤重任,将粮草辎重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夜,青溪县衙内灯火通明。方腊正召集王寅、石宝、邓元觉等将领商议军机。童贯大军已将他们团团围困,若非背靠险峻群山,恐怕早已城破人亡。
原本童贯主力在别处征讨,方家兄妹得以暗中积蓄力量。但随着几次出人意料的胜仗,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大,投奔的流民也越来越多。这既带来了王寅等骁勇善战的将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粮草短缺。
虽然方百花已组织人手抢种粮食,但毕竟时日尚短。此前军粮多靠贩卖漆器所得银钱购买,可自从上月被童贯彻底围困后,这条补给线便被生生切断。眼下正值隆冬,粮仓里的存粮正一天天减少。
县衙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紧绷的面容。
方腊负手立于地图前,眉头深锁,目光在童贯大军的包围圈上来回巡视。底下诸将沉默不语。
石宝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来。
“要俺说,干脆杀出去!横竖都是死,怕他个鸟!”
这员虎将身高八尺,作战时历来冲锋在前,悍不畏死,只是脾气也相当火爆。此刻满脸涨红,胳膊上青筋暴起。
旁边王寅连忙拽住他的胳膊,沉声道:“石兄弟,莫要冲动!童贯兵多将广,我军粮草又不足,贸然出击,只会白白折损弟兄们。”
石宝重重“嘿”了一声,在堂内来回踱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将军你说怎么办?我石宝听你的!”
方腊依旧沉默。
实际上,他也在发愁。
他何尝不想突围?可麾下这十万之众,大多是走投无路的流民,之前的胜仗靠的是出其不意和埋伏设陷,若真要硬碰硬,他们如何敌得过童贯麾下久经沙场的河北精锐?强行冲阵,只怕会尸横遍野......
正踌躇间,县衙外突然传来方百花清亮的声音:“大哥!芸姐姐到了!”
方腊身躯一震,猛然抬头。
芸娘来了!她这一来,眼下的困局或许会有转机!
堂内众将亦纷纷起身,神情振奋。他们自然认得芸娘——这位从汴京而来的女子,背后站着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每每现身,必携奇谋良策、钱粮军资。方腊军中“奉神女之命”的传言,倒也不算虚言。
王寅投奔最早,深知这位姑娘的能耐。从起事之初的暗中扶持,到数次危局中的指点迷津,如果没有她的助力,义军断无今日之势。不知这回,她又带来什么样的妙计?
芸娘大踏步地跨进屋内,斗蓬上沾满了灰尘,黄歪歪一大片。
众人连忙拱手见礼,她却只摆了摆手,示意免礼。方腊亲自迎上前,请她上座。
“哥哥,芸姐姐刚到,我本想让她先歇息,可她执意要先见你。”方百花解释道。
“神女此次有何指示?”方腊迫不及待地问道。
芸娘端起桌上的粗瓷茶碗,仰头灌了一大口,这才缓过气来:“我这次来,发现原先的几条山路都被童贯的人封死了?”
“正是。”方腊苦笑,引她到了地图前,将眼下的困境细细道来。
芸娘上次来时,青溪县虽经战火,却仍生机勃勃。流民虽众,但人人眼中皆有希望。可如今,被围困月余,城中粮秣渐竭,百姓脸上已难掩惶然之色。
她静静听完,抬眸直视方腊双眼,开口:“你们这次——直接向童贯投降。”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
睦州州府内,童贯正仔细查看着案前的军报,眉宇间渐渐显出一丝不耐。这位权倾朝野的枢密使已在此驻扎半月有余,浙东的战事比他预想的要棘手得多。
半年前奉旨离京时,童贯可是信心满满。西北羌人那般凶悍的敌手他都平定过,区区流民作乱又算得了什么?官家赐宴时,他当庭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三月之内必能肃清贼寇。可如今期限早过,战事却陷入胶着。
尤其是这个方腊,起初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股叛军。童贯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其他几处声势更大的起义上,只派了偏师监视。没想到半年过去,方腊竟成了最难啃的骨头。眼下虽已将其围困在青溪县内月余,却仍然拒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