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来不及弄明白火锅是什么,团团簇拥住蓝锦的人群就爆发出一阵欢呼:“蓝小娘子又出新品啦!”
蓝锦梨涡深深,胃里酥麻麻的。想起来刚才还未靠近县城大门的时候,便看到有一个眼熟的背影,远远地撒丫子跑了回去。
怪道说呢!
妙清师太也来了,蓝锦上前致谢:“还多亏了师太的手书,叫我能借住伽蓝寺,又得了主持窖藏的山巅雪水。若非如此,萱花酿也不能成。”
“蓝娘子就说那种外道话,你我之间!再说,蓝记不还有我一成干股么?现下,我这《蓝记饮食》若再写上宫里都没有的好酒,天都的居民也要抢着买了。”
蓝锦叫妙清说得愈发高兴。
可她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赶路的疲乏一歇过,她便马不停蹄地去城郊寻访养牛的农户。
这事说起来还要归功于萧曼娘的私盐案。正是深山寻访的途中,蓝锦碰见了零星几个在山上放牛的牧童,才意识到,这个时空,肉牛的发展已经小有传统。
怪不得生肉铺子也能买到牛肉。
趁着还没有人大规模养殖,何不让她蓝锦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和农户谈好生意,看地过户,建围栏,买商铺,改装潢,“蓝记牛肉火锅”正式在昭应城郊开业了!
蓝锦一早就想向潮汕牛肉火锅下手。现下又有钱,又有名,此时不推广,更待何时。是时候让昭应人民体会一下深谙传承千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道、越卷越精致的牛肉吃法了。
如是才对得起牛,展现最大的尊重,投以最虔诚的热情!
虽说地段较蓝记酒楼和蓝记饮食店远多了,可架不住太后盖章的嘉名,蓝记的名声更上一层楼。好奇的昭应人民,乃至他处的食客,四面八方地涌来这个小小的田庄。
这个锅子店看着门脸不大,实际占地要比四五个蓝记酒楼还多。只因它是前头开店,后头养牛。中间隔了一片曲水流觞、种满奇花异草的中庭。风景雅致,清香宜人。
穿梭其间的伙计厮波脚程快,刚宰杀的鲜红牛肉处理干净,一块块地运往前头食店的厨房里。
厨房就像蓝记饮食店那般,并不封口,现下开的窗口更大。十好几位厨子们一字排开,快速地手起刀落,案板上的牛肉如雪花坠落,令人眼花缭乱。
如是,一大盘子花一般的牛肉片端上客人的桌子时,那肥美白嫩的肌间脂肪亮津津的,鲜红的肌肉还在颤颤地弹跳!
新鲜,新鲜极了,这能不好吃吗!
蓝锦包了头巾,浑身短打,人利落,手也麻利。左手拿着一个大笊篱,右手拿一双长筷子。
“客人请看,这牛肉火锅,讲究文火涮肉,水开之后,用那小火,不要叫它沸腾。”
“涮的时候,讲究三上三下。一吊去血水,二吊去酸气,三吊软肌理。”
“不过须臾之间,捞起离了水,用自己的筷子展开,不要耽搁,立刻送进嘴里。”
长筷子一搅,只见那薄如蝉翼的鲜红牛肉片,被汆烫去了血水,变得艳红发褐。蓝锦拎起笊篱,霎那间被满桌的筷子一抢而空。
“缘何我这蓝记的锅子不一般呐,就因为我们继承了一位丁姓厨子的遗志,最善解牛。牛身上的部位按口感肥瘦分了类。”
“您看桌上的图,墙上也有面大的。”
果然,一只空心牛叫画笔大卸八块,白底红线,各个写上了不同的名字:匙仁、匙柄、吊龙、吊龙伴、嫩肉、牛舌、胸口朥、肥胼、三花趾、五花趾……
喔,好厉害的样子,看不懂!但好像很好吃!
“觉着不熟悉不打紧,您吃一次,就知其中趣味。”
“蓝大掌柜,这不同的部位,哪个最好吃啊!”挑花眼的客人想问问饮食权威。
“各花入各眼,我就最爱吊龙,甜美滑嫩,爽口却不腻人。”
“我们自家内评,有人就最爱花趾,那是牛腱子最最当心的位置呐。涮成个小窝窝,嚼起来筋肉相间,脆,弹,嫩。尤其这五条筋的五花趾,一头牛身上不过才出一斤多点呐。”
“其实样样都好吃,您若想渐入佳境,最好是先吃牛肉丸、牛筋丸、牛嫩肉,又吃花趾,接着吃匙柄和匙仁,再吃吊龙和吊龙伴,最后拿那肥胼和胸口朥润口,这才叫大完满。”
“您放心,我家都选的是三岁的母黄牛,肉质优中之优,顶适合涮锅子。那公黄牛都只用来打肉丸子罢了!”
蓝锦正说得起劲,却见悟雅一个劲地朝自己使眼色。先把手里的工具送给客人,劝他们慢用,快步回了里间。
“蓝姐姐,门外,门外来了个贵夫人,哭得不行,你快去看看吧!”
“她,她说她是你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