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万人嫌死遁后全员火葬场 > 第7章 书生和他的弑师徒弟7

第7章 书生和他的弑师徒弟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有点不对劲,再看一眼,这他么真是洛水才子?!】

【假的吧假的吧假的吧假的吧!我不承认这家伙是洛水才子!!总管写的出场诗(打油诗)多少还是有点水平的,除了让角色自报家门,诗中或多或少会透露该角色的性格、身份特点。连教书先生的龙套出场诗都为:三尺青衿一老儒,破帽遮颜过城隅。年来又学孙吴法,不许人随弟子徒。像这几句出场诗,“朝吟暮吟苦研穷,笔落纵横造化通。梦里每思石渠阁,觉醒空对草堂风。”怎么看都只适合那种有志难酬、无所施其技的落魄书生啊,怎么可能是我们洛水才子!】

【莫非这人是冒牌货?如果这人真是假借名头,凭天子对洛水才子的感观,嘶——】

【……】

不怪读者们震惊和质疑,一切都有原因。作者页落归根将正文与前传番外分成两本更新,《登天途》正更新的章节提到,洛水才子陨落的消息在一众大佬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传遍五州。

“养成系统”几乎是以宕机的模式把最新章读了好多遍,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盛德二百四十八年的北风掠过漫天大雪和层层叠叠的灵幡纸钱,乘着举国的低低垂泣声,卷进了一片死寂的正殿。

大殿之上,盛德皇帝手捧暖炉,双目微闭,似是在养神。大陈朝的文武百官位列两旁,闭口藏舌,殿内一时气氛森然。就在某位臣子张嘴欲言之时,猛听得殿外扰嚷声暴起。

众臣子侧目看去,却因为急雪揉乱,难窥全貌。只见一支浩大而雪白的队伍,从阻拦兵卒中辟出一条血路,静默地、缓慢地拾阶而上。

仅仅望了一眼,臣子们神色微变,犹如针扎一般连忙收回视线,脑中嗡嗡乱鸣——有多少年了,从武宗之后,在黎民百姓排山倒海的呼颂声中,一次次血与铁蹄踏出的煌煌大陈,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底层百姓眼中,她如同神明一般高不可攀,长生不老;她象征着权力,她代表着荣耀,她手中揽握的是中州的天下,更是陈朝的天下。

而天底下又有何人胆敢在这位皇帝面前乘驾黄屋左纛,享用着独属于帝王的特权?

一个名字呼之欲出,却被所有臣子咬紧牙关咽了回去。

鸦雀无声的大殿内,惟闻龙椅上簌簌的衣摆摩擦声,以及臣子们繁杂纷飞的思绪!

两百多年前,酆都的天子使其臣子孟扶摇约盟,大陈与已成鬼蜮,后改名酆都的洛京先前的恩怨一笔勾销。这些年来两地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如今酆都天子不顾大陈君主荣威,带着銮驾公然入殿,岂能忍乎!

性子急躁的臣子忍不住拂袖出列,这时候他一抬头才发现,盛德皇帝已经睁开了眼睛,双目望着上方,仿佛在看另外一个人。然后慢慢收回了视线,隔着各色珠旒,向她龙椅之下,所有的臣子投去深深的失望目光。

臣子知道皇帝看的是谁。满朝文武都知道她看的是谁。

是那个犹如阴霾般久久盘旋于他们所有人头顶之上的人。

前任的帝师,洛水才子。】

有了正文最新章的烘衬,前传段评的数量在琴琅落下的最后那句话上,一路飙升到了99+,如果不是服务器不支持显示,句号后的数字或许更加庞大。

评论区里读者们激烈讨论,比起在前面一节乱哄哄地地谩骂琴琅,因为洛水才子的名气加持,言论显得比较冷静,众人各执一词。

【假的。骗人。不然太夸张了。这可是跳出一界,回溯过往。天子持有蜃眼,将洛京一整座城池炼化成了鬼蜮,变作阳世酆都,来回试过许多次,尚且都做不到回溯本源,从过去之影中寻到合适的进入点,没道理一个文修会做得比他更好】

【洛水为本书大反派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他会时间之道不是很正常,很符合他boss气质】

【……】

自称是本书最大反派的神秘角色,他的一露面给读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吓和期待感。琴琅和孟逢殃的互动从cg图开始就紧紧黏住读者们的眼球和呼吸,瑰丽诡谲,前所未见,对正文一贯仙气飘飘的文字产生剧烈冲击。

更令人按捺不住好奇的是,琴琅从外貌到出场诗明明是个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失意、落魄的书生,但他周身散发着一股强烈的“说服力”。这股说服力来源于他举止上的从容,言语中的自信,仿佛回溯时光对他而言不过弹指小事。

他究竟是谁?他为什么盯上了孟逢殃?他还会对孟逢殃做什么?孟逢殃作为前传的第一主角,之后又会怎样装逼打脸此人?

琴琅的出场像为评论区多打了一泵鸡血,面对每一章结束都会弹出来的投票,所有读者迫不及待地把手指悬在“支持”上方,表示期待后续剧情,想要继续往下看。但当他们真正按下去时,发现投票键为暗色,意味着今天的更新还没结束,顿时欢呼声一片。

【总管,我不允许任何人忤逆今天的你!】

---

洛水才子。

这话落下的同一瞬间,孟逢殃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若是提起大陈王朝,必然绕不开的一个显赫人物便是洛水才子。

陈太祖和陈仁宗母女开国,仁宗在位不过数年因操劳过度而亡,由其长女即位。

陈恭宗育有三女一儿,按理本该传位长女,但恭宗个人更偏爱四女,曾多次夸奖四女,认为其最像太祖。三女、四女均有夺嫡之念,长女率先谋反,被恭宗废为庶民并囚禁,赐死三女,放逐四女。

恭宗“意外”英年病逝后,事发情急,众人只得推举年尚五岁的二子长女登上皇帝宝座。然而冲宗年幼,转由二子摄政,被归来的四女,也就是后来的武宗起兵“清君侧”夺权。洛水才子便是在这次“清君侧”中投奔了武宗。

洛水才子擅长于关键时刻为武宗谋划、提醒武宗。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成就出了一条人皇大道。虽然帝王将永断仙路,非万不得已不得远离国都,但一国之民都将受国运庇护,帝王可以调动国运,举国龙气加身,以为自身实力。哪怕是强如合体期修士之流,也不得不避其锋芒,不敢与之相争。只待得有朝一日削弱其国力,令人跌落帝王宝座,才敢挥剑而杀之。

不过洛水才子帮助武宗主要是在平乱前。辅助武宗成功后的洛水才子似乎命犯太岁,与凤鸣山结下不解之缘。

他几次进言与武宗意见不合,被武宗画地为牢,下令永囚凤鸣山。由于武宗年少连年征战,加之已斩除赤龙,虽后宫众多但无子无女,眼见恭宗一脉即将绝嗣,才下诏命洛水才子回京商议对策,择时值十一岁、已经接管王府的恭宗之侄,未来的盛德帝入嗣大统。并封洛水才子为太傅兼太女少师。

盛德八年,相传洛水才子因为经受不住同僚诋毁而乞骨离京,最终消失在了凤鸣山。

——故事中的人物竟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身边。

孟逢殃陷入了短暂的愕然,愣愣地看着琴琅摆弄扇子。之前没有仔细看,扇面虽未着色,一片洁白,看着好像并不出奇。但每一根扇骨色泽温润,质地细腻莹亮,宛若天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