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短篇单元】《八小时速通考研政治 > 第10章 近24年考研真题(马哲篇)

第10章 近24年考研真题(马哲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2题)习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钟果革明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A.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B.人类已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2.(2019-2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A.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通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

B.事物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C.事物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D.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3.(2018-2题)“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从唯物辩证法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A.割裂了事物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联系

B.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

D.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4.(2017-1题)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2017-2题)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6.(2016-1题)《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本质

7.(2016-2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2014-2题)俄国早起马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铛。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9.(2013-1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10.(2013-2题)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格”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人的羊草?但脑子一转办法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11.(2012-2题)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乘以90%乘以90%乘以90%乘以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12.(2011-1题)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越长越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此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二、多项选择题

13.(2022-17题)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谈及水资源和发展的关系时,以传统名吃“羊肉泡馍”作形象比喻,强调要全方面贯彻“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让水资源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蕴含哲学道理是()

A.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D.尊重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14.(2022-18题)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明都与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新材料的研制却是颇为不易的。人工智能都可以借助数据共享,对先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预测,筛选,从而加快新材料的合成和生产。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机器学习算法在辅助新材料设计时尤为得力,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描述符生成,模型构建和验证,材料预测,实验验证等步骤。人工智能能辅助新材料研发的过程表明()

A.科学研究能够任意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B.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C.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D.具体的物质结构和性质变化并不改变世界的物质性

15.(2022-19题)时间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刻度。1秒钟,电影放映24帧画面,猎豹在草原上飞奔28米,蜂鸟震动翅膀55次;1分钟,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58.3厘米,复兴号前进5833米。时间创造无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冲刺突破极限;有人砥砺前行,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辛勤耕耘。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在昂扬奋发的进取中,确定意义,体现价值,进而定义生命的精彩,定格历史的脉动。人们在奋斗中定义时间,说明时间是()

A.测量事物运动的客观尺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