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短篇单元】《八小时速通考研政治 > 第13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13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②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检验。

其方法论意义: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

六、价值及其基本特性

1.价值内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价值体现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

2.价值特点:

一是主体性。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存在,价值关系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创造。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二是客观性。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主体存在和需要是客观,而不是抽象的。客体存在,属性及作用是客观的。

三是多维性。每个主体的价值关系具有多样性。同一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价值。

四是社会历史性。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的具体的人,随着实践和历史发展,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人们对客体价值判断也会发生变化。

易错点2:价值的主体性不等于主观性

主体指的是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主观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所特有的一种状态和属性。

七、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价值评价的内涵:主体对客体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评判或判断

2.价值评价的特点:

一是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性认识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知识性认识以客体本身状态为反映内容,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

二是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价值评价主要是揭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

三是评价结果的正确与是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正确认识主体和客体,能帮助人们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作出正确评价。

易错点3:知识性认识与评价性认识

1.知识性认识:

反映内容:客体本身状态

认识目的:获得关于客体“真”的认识

认识结果: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

2.评价性认识

反映内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认识目的: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意义即“善”“美”的认识

认识结果:受到主体意志的影响

八、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的内涵: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回答了在钟果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工民的重大问题。

九、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必背)

1.内涵:

一是实践的真理尺度,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二是实践的价值尺度,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两者辩证关系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两者的统一会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到更高级程度。新中特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