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落心想这老头真不着调,净说些没用的,不过他们家心态倒是控制得挺好,父女俩都跟没事人一样。估计3床的女儿也觉得没啥可跟这老头说的,就没接话。
老头接着说:“我已经快70岁了,我就跟我女儿说,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情,尽力了就没有遗憾,没啥可伤心难过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我如果没了,我就希望我女儿能开开心心的送我走,别哭哭啼啼的,她难过我也闹心。“
看这老头确实也是好心,3床的女儿回应说:“唉,我明白您说的意思。但是我爸身体特别好,我真的就想着让他进医院调理一下,我没想到会这样,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他插了管,如果我爸真的就这样没了,我连他最后一面也见不上,他连一句话都没留下来。“
说完,3床的女儿眼泪就有点控制不住,声音也有点哽咽。陈落在她身边,眼圈也有点湿润了。
老头一听,说了一句:“姑娘啊,你这么想,万一你爸没了,你就当你爸出车祸了。“
啥?!陈落差点没忍住惊呼出声,心里想,还能这么劝人。
3床的女儿也愣住了,抬起头呆呆地看着那个老头。
“真的,你就这么想,你就权当他出车祸了,那样你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你现在试试。“老头接着劝。
陈落自己也试着代入了一下。看得出来,3床的女儿也在思考代入这个事。
试完,陈落惊着了,别说,还真的会好一些。她看了看3床的女儿,看见她的眼神也是那种有点震惊,估计也发现这么想真的会缓解情绪。
是什么原因呢?陈落思索着。
想了一会,陈落觉得原因是这样的:如果是因为车祸而亡,好像所有责任就成了别人的了,你同样会伤心难过,你还会有恨意,而不会有自责。因为死亡跟病情无关,与照料无关,与经济条件无关,跟自己的所有决定也无关。
但,话说回来了,这只是假设啊,实际也不是车祸啊。
这位大叔继续声情并茂地劝说,陈落和3床的女儿呆呆的听着,这时,大叔的女儿过来了。
大叔的女儿笑眯眯的对3床的女儿说:“你爸的主治医生我刚才看到了,就是上次给我妈治病的那个医生,那个医生很厉害的,你放心,他给你爸治病,你爸好转的几率会大一倍。’
“真的吗?他那么厉害?他给你妈治的很好吗?“3床的女儿一下子激动了,感觉有点抓住救命稻草般的着急的问。
“是的,我妈上次在里面就呆了一晚上就转到普通病房了。“女儿依旧是满脸的笑容,完全看不出来妈妈还在ICU里抢救。
陈落忍不住问:“你妈妈以前也进了ICU呀?“
女孩笑着说:“我妈第一次心衰进ICU是5年前了,每年都得进几次ICU,今年这就已经是第4次来这里了。所以,我们都坦然面对了,尽到全力就好,没必要太难过,虽然我妈还年轻,才60岁,但她这个病就是这样,即使她离开了,我们也都有心理准备。“
陈落看着女儿的笑容,心里想,原来是这样。想她妈妈第一次进ICU时,她肯定也是难过哭泣,但随着一次次的重复,眼泪估计也流干了,后来次数多了就成了一种习惯。
每次她的妈妈一出事,就往ICU送,然后就是等待医生的通知,这么多年都还不错,每次都转危为安,顺利的转入普通病房。
要是每次都为这个事哭泣难过,那估计谁也做不到。一年好几次,神经都被锻炼的极为粗大。
习惯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
原本无比重大的事,本来可能让你万念俱灰悲痛欲绝,或者激情四射热情洋溢,或者激动万分难以自持,但事情一旦不停的发生,成为习惯,这些情绪都会被消磨掉,你的内心波动会越来越小,然后会变得麻木,会变得平静的接受一切。
在听了这对父女的情况之后,大家看着他们俩一直在说说笑笑,大家也都能理解了。
除了次数多了,能够坦然面对之外,过往的经历也让他们培养出了乐观的情绪。他们对病人后面的情况充满信心。
这种自信似乎也感染到了周围的人。起码3床的女儿情绪明显缓和了,不像以往那么紧绷了。可能女孩口中主治医生的过往履历也让她增强了信心。
下午朱阿姨来了,絮絮叨叨的跟陈落说,自己买了老母鸡,准备过两天给女儿炖鸡汤补补,说这个周末,女婿也会来看女儿。
陈落挺为她高兴的,女儿从病危进ICU,经历转院插管,从昏迷人事不知,到现在慢慢的恢复了健康,即将出院,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事更开心的了。
探视完病人后,朱阿姨开开心心的走了,准备明天带着打磨细碎的蔬菜粥中午之前过来,给女儿送饭,明天中午女儿就可以拔掉鼻饲,尝试自己进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