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 第130章 襄阳城破

第130章 襄阳城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此桓冲却不以为然,目光灼灼,“不能退!你还没发现吗?杨安到现在还没出现!”

帅字旗虽然出现,但据斥候传来的消息,主将杨安却没有现身。

他不知道刘郁离用什么办法拖住了杨安,但此时就是拿下襄阳城的最佳时机。

桓石虔在亲兵的掩护下,逐渐退到中军位置,靠近桓冲,“但我军登不上城墙,也撞不开城门,这么下去,只会不断消耗。”

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三倍于敌人的兵力,若是战损太高,再想攻下襄阳就万万不可能了。

城墙上的火把熊熊燃烧,城墙下的火云汇聚成海,上下火光相互映照,夜色无所遁形,亮如白日。

“现在比的就是耐力,只要杨安不出现,我军绝不后退!”桓冲仔细观察战场上的动态,片刻后下达了指令,“击鼓!进军!”

“投降者不杀!”

在刘郁离说完这句话后,刺史府的五百精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惴惴不安,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

“杨安已死,你们来晚了。”刘郁离的声音如钟鼓狠狠敲击在每个人心上。

“你们杀了我,将功赎罪。至于能不能赎得了,我就不清楚了,毕竟有的人命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

重如泰山是杨安,轻如鸿毛是她,也是这些士兵。

为首的石渊心乱如麻,他并不是什么了不得大人物,手下也只有这五百人。负责刺史府守卫的司马杨建因城中到处有人纵火,抽调了府中一半兵力前去平定骚乱。

杨建是氐族人,是杨安的侄子,而他石渊是羯族,校尉的五百人或是羯族,或是鲜卑,或是羌人。

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胡人。

胡人永远只会追随强者,若是强者衰亡,背叛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他们千百年来形成的生存之道。

他们是夷狄,给谁卖命,当牛作马都一样。

“襄阳城要破了,杀了我,你们也活不了!”刘郁离的声音与激荡高昂的鼓声同步响起。

她的话说中了众人心思,杨安之死对他们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如陷入永夜的候鸟茫然无措找不到归途。

“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脱掉身上的军装,悉数散去,自此成为百姓。”

刘郁离温柔注视着众人,自信从容的声音比天籁更动人,“二是追随我,建功立业,享荣华富贵。”

石渊冷眼讥讽道:“说得倒是好听,你如今自身难保,还敢大言不惭!凭什么?”

投降对于胡人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投降了能有活路吗?

襄阳城破,投降了固然可活。但若是晋人没有攻下襄阳,那么他们这些提前投降了的人,势必成为秦军杀鸡儆猴的对象,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在刘郁离听来,这是求职者拒绝大饼,询问具体待遇。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凭我是广陵公子刘郁离,凭我名下有二十家豆蔻阁,凭我年仅十八已是鹰扬将军。”

“跟随我的,除了那份军饷外,我还会再发一笔俸禄,最低标准一个月每人1000钱。”

魏晋时期实行世兵制,普通士兵通常没有固定军饷,常见福利有两种,一是士兵家庭享受赋税减免。二是士兵在战场上立下战功获得赏赐。

刘郁离开出的1000钱,相当于古代版的月薪一万,要知道这时候士兵无论是从身份,还是从待遇而言,都是属于底层,基本上月薪三千,还是不稳定的那种。

“真的假的?”有人低声问道。

刘郁离解下腰间荷包,扔给最前面的石渊,“这些算是交个朋友,哪怕不想留下的,也能分一份带走。”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石渊打开了荷包,露出金光闪闪的一片,全是金叶子。

“啊!”“哇!”“啧啧!”人群中传来一片惊呼声。

石渊将荷包递给身旁一人,摆手制止了其余人的议论,朝着刘郁离说道:“我们可以投降,但我们能加入郁离山庄的护卫队吗?”

闻言,石渊身后的士兵一个个双眼放光,谁不知道郁离山庄的护卫队月钱最低的都是二两银子,三餐管饱,顿顿有肉有蛋,一年四季,每季两套衣服,逢年过节还有粮油米面等福利。

一人进护卫队,全家吃饱。但郁离山庄的护卫队有一个硬性要求——识字。这个条件几乎将所有的胡人拒之门外。

“啊!”这次轮到刘郁离震惊脸了。

似乎怕被误会,石渊解释了他的用意,“你觉得我们到了军队,能与晋人相安无事吗?”

刘郁离顿时明白了石渊的顾虑,她所在的北府军多以流民为主,之所以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与胡人有着刻骨的仇恨。

胡人南下,烧杀抢掠,侵占了他们的家园、土地,逼得他们成为流民,颠沛流离,不是走投无路,谁会选择投军,将命系在裤腰带上。

“你是不是认识豆蔻阁的人?”

要不然,怎么会想着加入郁离山庄的护卫队?

石渊点点头,说道:“我和钱掌柜喝过酒。”

作为被钱掌柜打点过的人,他对豆蔻阁并非一无所知。

豆蔻阁这么富,却没人敢打它的主意,石渊自然要试探一下背后的真佛。

钱多多半遮半掩道:“风流宰相知道吧?宝树将军听过吗?广陵公子与二人是亲戚。”

“至于什么亲戚,你也别问。反正该孝敬的,一分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