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零一,项越从被窝里摸出一只手摁掉闹钟,翻了个身没醒。
过了五分钟,闹钟再一次叮铃铃叫起来,项越起身揉了揉眼,划开手机看了一眼,七点零六分,该起床了。
昨天晚上他舅给他发消息,让他今天早点去学校报到,项越闭着眼睛套上衣服,去卫生间放冷水洗了把脸才勉强从困意里脱身。
他套上围巾帽子,把围巾拉到鼻子上面,只漏出一双眼睛背上书包出门。
太冷了。
项越怕冷,长这么大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唯一的困境就是冬天的早晨。
他本来睡觉就沉,一到了冬天赖床的毛病就更严重。上小学的时候,冬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基本上是见不着项越人的。
自行车座上结了一层水雾,项越用纸巾擦了擦,又抽出两张干净的纸巾垫在车座子上面。
耳机里的机械女声一直播报着行进路线,项越看见路边有卖早餐的,他低头看了眼手表,已经七点三十了。
他想了想,今天还是算了。没时间买,买了也没时间吃。
他到学校的时候差不多七点四十出头,四公里多的路程,骑自行车二十分钟也够了。
车子不让进学校,只能停在外面,校门两侧有专门留的给学生停车的地方,项越把车子锁好,取下耳机放进兜里。
校门口有几个小摊推着车正在卖早点,摊子就在一个蓝色标识牌后面,那标识牌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
“禁制摆摊。”
项越跟着路上的学生往学校里走,还没走两步,就看见舅舅站在校门口跟几个领导样的人站一块儿说话,同时来回打量着路上来往的学生。
项越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上去跟他打招呼,好在他舅舅先看见他了。
慕行屿看他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笑着说:“这儿比家里冷吧。”
项越把围巾拉下来:“差不多,都挺冷的。”
“今天开学第一天还没来得及发新书,老师还要开会,前两节不急着开课。李老师跟我说你们班书不够,你刚转来就先不给你,我怕耽误你上课就跟别的老师要了几本,勉强凑齐了一套。”
“谢谢舅舅。”
项越看了眼教学楼,前后一共有三栋楼是给学生上课的地方,每栋楼之间走廊连接,正好围成一个椭圆。
他们这里是新校区,只有高二跟高三的学生,高一的在旧校区上课。
他舅舅现在在带高三的毕业生,教文科班,办公室在最后一栋楼。
慕行屿去办公室把书拿给项越,又领着他在学校里转了转,熟悉校园环境。
项越也没想到,就这么个小地方,他们学校还能收几千学生。
高二理科班就有十六个,一个班五十个人。
慕行屿说能考上一中的都是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剩下的会去二中三中。
每个年级前四个班级是重点班,高二一班到高二四班,学生都是学期末大考的前两百名。按成绩高低排班,他们高二一班,是年级前五十名。
剩下十二个班级全部打散分班,每年都会重新分一次。他这次能进高二一班,高三就不一定了。
慕行屿又跟项越多聊了一会儿才带他去班里,班上已经坐满了,有个女老师在讲台上捣鼓显示屏,项越从后门进去,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
刚开学,很明显大家对寒假的热情还没消散,底下偶尔有小声说话的声音。
项越拉开板凳的时候弄出了点动静,他前桌注意到身后有人,俩人刷刷回头看他。
像是不敢相信他会坐这儿。
仨人大眼瞪小眼,沉默了至少有五秒钟。
还是他们其中一个看比较文雅的人先开了话头。
那人先看了眼讲台上依旧在忙碌的老师,侧着身子跟他说:“新来的?”
项越点点头,那人又说:“李芸叫你坐这儿的?”
当然不是,项越心说班里总共就这儿一张空座子,他不这儿坐哪。
更何况,他那么高的个子基本上也只能坐最后一排。
项越说:“我一米八六。”
……
于书舒:谁问你了?
于书舒道:“我劝你还是让李芸给你搬张桌子吧,你同桌他……”
他话还没说话,一截带着杀气的粉笔头在他头上精准降落,把于书舒砸得嗷了一声。
于是于书舒迅速收获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来自老师的一记眼刀。
“从我进来开始就一直有人在底下说小话,寒假都玩疯了是吧,把你们的小动作都收一收,都我不存在吗?”女老师的声音有些尖锐,她扶了扶眼镜,一双眼鹰似地扫过底下坐着的学生。
班里又安静下来,项越瞧了眼一边空荡荡的桌子,原来他还有个同桌呢。
他扫了一眼桌兜,确实有几本笔记本和几张试卷,乱糟糟地摆在里面。
这节不上课,项越随便拿出一本书翻了翻,没看两眼,困意上涌。
李芸终于放弃自己修台上的交互屏,她出去打了个电话,班里又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像蚂蚁一样。
于书舒转过身跟项越搭话:“我叫于书舒,他叫于书会,我是哥哥,他是弟弟。”
“我俩是双胞胎。”
“你叫啥啊。”于书会说。
项越听俩人跟说相声一样着你一句我一句,没忍住笑了两声。
“项越,项庄的项,越来越帅的越。”
于书舒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他:“你是别的班上来的还是转校生?成绩不错吧,怎么这会儿转我们班来了?。”
他们有些重点班会超人数,花钱托关系把孩子送到重点班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没什么人能转到他们班来,李芸不愿意收人。
“转校来的。”项越说。
于书舒:“我跟你说啊,你同桌这人……”
他话又说到一半,像忽然发了什么病了一样抖了抖身子,迅速扭过身子假装做题。
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