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想,这不是不会做嘛。”
赵一纯笑了,“这可真巧,我这里有几个蜜饯的房子,我看山上的桑葚刚好下来了,不然我这两天就让人帮忙做一些,很快就好。”
大队长自然愿意,他们这里穷,村里人连老婆都娶不上,能有个村办企业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后的两天,在大队长的默许下,牛棚边的人都跟着赵一纯采果子做蜜饯,等成果出来村里人一尝,立刻就惊喜了。
“这比县里卖的还好吃。”
赵一纯上辈子好歹是个公主,她又知道如何在宫里生活,所以哪怕不算受宠在宫里也没沦落成谁都能踩的小可怜。
而赵一纯爱甜食,又有心搜集些方子等出宫后开店做进项,像是这些蜜饯糕点什么的,其他兄弟姐妹看不起,她用着刚刚好。
好歹能在宫里冒头的东西,如今拿出来自然征服了村里人。有了成品,一切自然好说。
赵一纯表示愿意将方子无偿捐献给村里,条件不过是希望下放点人员以后的能得到相对公平点待遇。
被分配脏活累活可以,但要有度。
不能克扣他们获得的口粮,村里人以后不能随便批斗他们。
此外,赵一纯要求每年做蜜饯的时候,下放人员里可以得到轻松些的活计。
大队长算了算,答应了,不就是对这些人好点嘛,反正村里也不吃亏,没问题。
两边取得了一致意见,赵一纯这才回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我本来想让他们对二叔你们更客气些,毕竟这里偏僻,戈薇会那些人也不会常过来。
但我一来担心村里厂子开起来后会遭到周边村子嫉妒举报,二来也担心这几年会有知青下来。
今年我听风声,恐怕大学里招的学生会开始和以前不一样,名额也会减少,而城里怕是没办法给这么多岗位给他们,到时候他们恐怕也会被强制下乡。”
这话赵一纯说的含糊,但她心里明白,两年后也就是68年,这件事就会成真,这件事在书中是女主角又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今年年初,蒋飞衡夫妻下放,因为徐家容不下蒋志刚和蒋志强,正读初二的徐曼丽不得不选择辍学,求着学校开了份毕业证找到了一份临时工,接着便选择把工钱交到家里以此作为让蒋家兄弟留在徐家的条件。
可两年后因为开始强制下乡,继母为了自己的儿子不下乡便以蒋家兄弟为要挟,把徐曼丽临时工的工作换给了徐家大儿子。
而没有工作的徐曼丽为了继续留在城里,只能选择嫁给了机械厂厂办副厂长刚死了老婆的大儿子,也就是刚刚从军队退伍回来的男主角周永辉,成了三个孩子的后娘。
书里详细描写了知青的痛苦,知青的挣扎,有些知青为了能回城都做了什么突破底线的事。
所以赵一纯敢肯定,下放的人员要是待遇太好,那些知青保不齐会选择得罪整个村子的代价,以这些下放人员为跳板得到一个积极分子的身份。
所以倒不如维持在这个状态,下放的人还得劳动,干的还是大家不爱干的脏活累活 ,说出去不会被挑出大错。
而滇省气候温和果子结果期长,山里的果子不少,赵一纯也不仅仅只给了一个方子,下放的人每年怎么也会有两三个月是工作轻快的。
而因为没有形成种植规模时间分布的会比较分散,有这些时间当缓冲总不会累坏了身子。
而想也知道,以农村的情况定然是不会在农忙时弄蜜饯的,这也就保证了下放人员轻松时村里村民也不算忙,下放人员在这里面就不会太显眼。
如此外面人挑不错错,村里人都因此受益了,赵二叔这些人生活的才能更平静。
赵一纯慢慢说出了她的想法,赵爱党满脸欣慰和心疼,“我们小纯长大了。”
之后赵一纯又对着众人道:“我拿着父母和长辈们的情况暗示大队长二叔要是想随时有机会离开,又以此为基点暗示他这里的人以后未必没有未来。
这个大队长不笨,他以后也会想着做事留一线。
不过光是这些怕是作用有限,所以我打算回去的路上每到一个地方就邮寄些东西过来,给大队长留下这里的人在外面的确还有人惦记的假象。
所以大家有什么需要的吗,反正我也得买东西邮寄,还不如买大家更需要的。”
大家自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不过大家对于赵一纯表示要自掏腰包的做法并不支持。
这里的人虽然手里的东西面上许多都被上缴了,但还真都不是傻子,手里多少有些私下藏着的东西。
金叶子、金项链、玉坠、小金表,还有现金和票票,赵一纯拿着这些东西保证,一定会按照市价把这些东西换成物资邮寄回来。
等快走时,赵一纯想到了书中的祸事,到底还是找借口让赵爱党与肖兴国一起送她离开,顺路说说话。
赵一纯当然没说徐曼雅不好,她只是把自己刚进村里就差点被村里的闲汉给调戏的事说了:“二婶身子不好,外公外婆更是年纪大了,这个村里人可没那么淳朴。二叔和小舅舅,你俩可别放松警惕。”
赵爱党哭笑不得点揉揉赵一纯的脑袋,“好了,小管家婆,以后我和兴国肯定不让兴华和二老落单。
还有,你既然知道这里的人不算好相处,以后可别来了。咱们都好好的,比你一趟趟跑过来让大家都担心强。”
赵一纯点头,转身后泪水瞬间倾泻下来,这一别,恐怕就是十几年的光阴。
二叔二婶和小舅舅一辈子最好的年纪都会搭在这个穷山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