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出星流站上打击区,提着球棒轻点两下本垒板,他踮脚立鞋磕掉浮土,本垒板边缘顿时吹起一阵细微的沙尘。
少年戴着白色双耳打击头盔,深蓝的发丝被护具边沿压住柔顺地贴在后颈,他双脚自然分开略宽于肩,在抬球棒之前确认右臂护甲位置,眼神因谨慎而显得分外凛然,如刀锋般刮过投手丘。
右投手高木正用钉鞋反复碾磨脚下的松土,他将手套抵在胸口,另一手拿球背在身后无意识地摩挲,表情矛盾。
蹲好的捕手见状,做了几个调动投手情绪的动作,而后投手紧皱的眉头松开,对着搭档点头,表示确定暗号。
·
……要来了。
星出星流死死抓住球棒,他仍然克服不了预打击时肌肉紧张的毛病,放松不了,力道大得仿佛将指腹、掌心和打击手套、握柄胶皮相互嵌合,从小臂到肩颈处处僵痛发麻。
练习赛好歹是比赛,场上气氛与训练时差了十万八千里。作为进攻方,还是一棒打者,被虎视眈眈的投捕组合前后夹击,站上打击区时难免产生孤军奋战的无措和不安,无论在意比赛输赢与否,压力都潜滋暗长。
帝德投手投球前的短暂几秒被无限拉长,星出星流脑海深处的弦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零星碎片无序翻飞,他一时间感到难以抑制的混乱、焦虑与迷茫。
而在星流怀疑自己能否顺利挥棒之时——哪怕只是像平时练习那样甩动手臂出去也好——他的身体先一步、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准备姿势。
右脚紧贴打击区前沿,左脚呈开放站位,双手握住球棒末端,伴随他度过青少棒时期的、被过度使用的球棒,此刻成为了手臂的延伸,与“星出星流”其人浑然一体。
打者让自己冷静下来。
冷静、冷静——这种乏味的口号此时变成“必须做到”的事情,或许以往面临打击的时刻他也像这样要求过自己,重复一遍又一遍。
·
“……你能看见‘好球带’吗?”
千早瞬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小手指棒球部没有统一着装,千早白色压缩衣外套淡芋色短袖的搭配显得独特,他站在星出星流对面的打击区,双手撑住膝盖,解释道:“以本垒板形状为底面的五棱柱立体空间,下限是膝盖下缘,上限是肩膀和腰带的中线位置……能看到吗?”
“能看到。”
星出星流听见自己的回答。
那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立体空间,经由千早提示,确切地从概念中脱出,悬在本垒板正上方。它虽然没有被特殊标注出来,甚至看不见摸不着,可星流就是理解了它的存在,对其边界了如指掌。
……现在也一样。
星出星流目光扫过本垒板,确认好球带明晰可感后不再纠结,他摆正脑袋对着投手方向,直视投手预投球前的静止动作。
“很好,接下来是分辨‘好球’和‘坏球’。”
红发少年面上的笑容一闪而过,平光镜后的眼神显得狡黠,“我看见星出同学上英语课在翻《棒球规则》——你应该多少有些了解吧?”
是的,了解过,很简单。
不挥棒的话,只要球的部分或整体穿过好球带,都能算好球;挥棒的话,不管球投到哪里,没打中统一算坏球。
不远处的投手丘上,帝德投手拿球的右手被宽大的手套遮掩,看不见他的握法,但此人严肃的表情、忌惮的态度令星出星流心中划过一个没由来的想法——
投手这次不会投直球。
·
第一球不能投直球。
或者说哪个投手敢在流星打者面前投直球,是不是没被有如鬼神的球棒打爆过?
捕手显然也听说过青少棒时期就崭露头角的强打之名,星出走上来时捕手不仅没跟他说一句话,第一球的配球还万分谨慎——从外角高处下坠进内角低位置的曲球。
曲球啊……
高木深吸一口气,摸着球缝线细微调整手型。
高木的优势是投球节奏快且控球稳定,经过锻炼后曲球水平已今非昔比,不敢说能把那位打者吓住,但初见应该能赚两三个好球数。心态对于投手的发挥很重要,高木在内心鼓励自己:只要熬过这第一打席,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
高木在同届投手中表现可圈可点,他能拉开其他投手差距的地方就在于曲球——他的曲球有着几乎和普通滑球一致的、显著的横向位移,在充分发挥这一特质的基础上,刻意偏投手板右侧的站位让他能做出夸张的“开后门”技巧。
这招用来欺骗选球准的打者有奇效,他们往往在判断出手点和球路后,错估曲球的位移而放掉这颗好球。不过投球时需要施加更强的旋转,否则就会因为纵向位移不够,变成超甜好打的“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