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十年代有庄园 > 第17章 农活

第17章 农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凌正自是不用说,最近晚上睡觉老是觉得抽筋抽的腿疼,吃了好几个鸡腿都不顶用,两人商量着收完玉米了去一趟县里,买些钙片。

正好这些天没有断了水果买卖,每五天卖一次都能收获一大把钱票,加起来也有七十多块钱和各种各样的票,虽然票每次都不算多,但是三四斤的粮票、油票还是有的,还有些零零碎碎的,比如肥皂票、布票也有好几张。

有些票是有期限的,因此必须花出去,不然就作废了,勤俭节约的两人可舍不得眼睁睁的看着票过期。

把玉米收完,交了公粮就开始分夏粮了,而之前收的小麦几乎全部上交,每家只分了几十斤尝尝味,至于土豆早已被当做主食吃了好久,这次分的玉米几乎是全村人半年的口粮,所以对于所有农民来说都是大事儿。

这天一大早,两人就拿着所有的背篓、面口袋去排队领粮食。两人的工分不算多,而且做家具之类的还花掉了一些,但是半年的工分能换的粮食也相当可观。

两人出门不算晚,但来到大队部排队的时候几乎是到了队尾,前边早早的有人称了粮食回家,一大家子欢欢喜喜的背着口粮回家。

这个时候分的都是玉米棒子,大家背回去了搓成粒,再打成碴子或是面,不然小一千亩地的玉米怎么也晒不开,更别提脱粒了。

刘家村在附近村子里算是大村子,一百多户人家有七八百口人,地多人多,粮食定额也是附近比较高的,就这每年还能剩下粮食借给孤寡老人、孤儿。

十六岁以上算是成人,定额口粮是一年四百八十斤,十二岁以下二百六十斤,十二到十六是三百二十斤,但是这定额并不是全都发玉米、小麦、粟米,还要掺杂着土豆、红薯、绿豆、黄豆之类的菜代饭和粗粮一起算。

夏收时村里已经分了土豆下去,再加上现在的玉米、十月份的红薯,都是先在定额里扣,等年底算工分时,工分剩余的就算成钱发下去,若是不够,便要欠着大队部来年还或是交钱补上。

两人的工分原本是足够分粮的定额的,但是因为做家具、请人盖茅草顶花费了不少,便有些欠了,因此等到中午轮到他们领口粮时,大队会计拿着笔在账本上点点,蹙眉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

“小伙子当家不知柴米贵,看看你们的工分,挣得多花的也多,过年的时候换肉都没得换,借味儿过年?”

两人知晓会计叔是好意,便尴尬的笑着应:“叔,我们这刚收拾妥当,还想把快塌的灶房重新盖了,下半年一定好好挣工分。”

村长也在旁边弯腰检查称、核对数量,闻言点点头“好孩子,以后叔就给你们安排最高工分的活儿,年轻人不怕累,再干两年攒了钱娶个媳妇,也算是圆满了。”

一番话说的两人尴尬不已,凌正本不想媳妇干那些累活,也顾不得大家都在看热闹了,委婉的提醒大队长“叔,您看我这个头,重活肯定拿得下,但是纪阳这个子,本来就没养好,再劳累怕是要坏了身子骨,老了更遭罪。”

村长闻言直起腰,像是第一次见他们一样上下打量,一边点头“是有些瘦弱,那行,那阳阳再养两年,先挣十个工分的活,不是叔不心疼你,不多挣些哪能吃饱饭?”

纪平阳连忙点头“叔说得对,我得干活才能养活自己。”

凌正见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自己挣最高工分,总不至于过年还拿钱补口粮。何况村里的干部确实是爱护小辈的好干部,像是村长和会计,都是能当他们爹的年纪了,对他们这些小辈都是很关心的。

两人的口粮不少,也有四百多斤了,这算是细粮,虽然要拉回家自己脱粒,但刨除芯子、玉米皮的重量,在整个县里粗粮、细粮的比例都算是偏高的了,多的是粗细七三分的村子。

凌正十分满足了,虽然不缺这些玉米,但是这代表着他自己劳动赚来的,是凝结着汗水的成果,两人心情颇好地背着往家走,这重量亦是甜蜜的负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