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十年代有庄园 > 第21章 种菜

第21章 种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不是嘛,这以前也是个好小伙儿,沾上了赌,可就都变了。”

大家齐齐点头,这可是教育子女的现成的典型案例。

凌正他们也无心再听女人们讨伐三癞子和教育孩子,担起水桶就回去了。

路上纪平阳有些沉默,凌正一想就想到了关键,开慰他道“即使我们不去,他也找不着,别想太多了。”

纪平阳点点头,却还是兴致不高“所以不能沾赌,家财万贯也会因为这个字一贫如洗。更何况他家本就不富裕,老婆孩子都能卖,真是太可怜了。”

凌正也觉得有些残忍,不过不管是女人还是孩子留在他们家也未必是好事,再说就算有了钱,依三癞子的德行,也说不清是好是坏。

家里伯娘婶子们还在干活,两人也打起精神来,来回挑了四五趟,才把地浇完。

两人这才发现,后院除了一小片养鸡的地,昨天已经全都种上了菜苗。

把两人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抓了上次剩下的糖和自己做的果干就往他们手里塞,把几个女人不好意思的连连摆手。

纪平阳只得说“这是给几个侄子侄女们吃的,你们带回去我就不用专门去送了。”

这才收下送出门。

两人看着院里蔫蔫的绿油油菜苗,噗嗤就笑出了声,有什么比当下更重要的呢?别人的事儿自然是别人家去操心,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呢!

两人把加工坊里的香蕉干、葡萄干拿出来一两一两的包了十几份,还有糖和自己做的饼干也一份,用来感谢给他们送东西、盖房的人,趁着还没中午,赶紧一家一家送了,拒绝了许多家的留饭,放下东西就跑。

这算是件大事了,千难万难,人情最不好还,趁早还了不压心。

简单的吃了午饭,两人就开始做房顶,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就快很多,从小的开始做慢慢就上手了。

晚饭前两人就把只有房梁的屋顶全都搭好。

短短小一个月时间,天气慢慢变热,小院渐渐有了想象中的田园生活的影子。竹竿做的一人高的栅栏,三四间茅草顶的土房子,上边搭着两个烟囱,饭时会冒出青黑的烟雾,袅袅的随风飘散。

等快入冬了再移栽几棵树苗,不求结多少果子,夏天能乘凉、叶落能报秋。

再搬几块平整的石头,坐在树底下吃饭、闲聊,真是再多钱也不换的悠闲日子。

八月份就要开始给棉花打尖,捉虫,这些十分枯燥的活儿得在这几天干完,等到棉桃开了花,摘棉花又是辛苦活,不仅要背着背篓一边走一边摘,还扎手、扎肉,妇人们多干这些,男人们则是要把玉米根茬都刨出来,再拉着犁把地修整好,九月份又要种下冬小麦,过冬的白菜、萝卜、土豆,这些就是来年半年的菜粮了,一点都马虎不得。

至于绿豆、红豆、豌豆之类的,都是各家在自留地里种一些,他们村分的粮食定额够吃,大家自留地基本都是种些蔬菜,而别的村子多少要种些粮食来补口粮呢。

每次村里人说起自家种了多少分地的菜,都会惹来羡慕的目光,因为这代表着粮食充足,吃不完才会把地拿来种菜。

八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玉米已经收完分了下去,还要采棉花、收豆子、花生,这些一大部分都是公社里分下来的任务田,一大半收成都是要上交的,换来油票、布票发下来,剩下的小部分棉花、花生才能给需要的人家换。

日子过得充充实实,期间两人又去了县城补充了调料和糖,还有纸、布等生活必需品,糖是拿来走礼的,村里人很难得到糖票,而且因为价格高,也很少买来给孩子吃,所以拿上十几颗糖包起来,就是很好的礼品了。

所谓礼多人不怪,他们二人又是独门独户的,请人帮忙总得送份礼,再说村长和几个长辈们对他们十分照顾,表示感谢也是应当的。

自从他们上次送了小四样过去,村里的婶子们都对他们充满了善意,见面都是笑呵呵的。

对他们来说,这就够了,不需要来往多频繁,关系多密切,只要平平淡淡的处着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