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十年代有庄园 > 第22章 秋冬

第22章 秋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地里除了过冬的作物和红薯、土豆,都已经收完了,忙忙碌碌的就到了中秋节,因为两人一直都是一起过,所以也就拒绝了二爷家的邀请。

两人在庄园里用升级的加工坊拿各式的果干果仁还有面粉、糖一起做了许多口味的月饼,拿了几种比较普通常见的包了给熟人送去,也得到了各家回的月饼。

口味各不相同,馅料也五花八门,这些都是在物资匮乏时期各家主妇智慧的结晶啊!

两人吃的十分珍惜,晚上再做些好吃的,也就算过了节。

整个秋天都在忙碌中度过,直到后山绿油油的树都变得苍黄,田地里都光秃秃的一片,两人才发觉秋天已经过完了,真是漫长而又充实的一段日子。

瑟瑟秋风飘起落叶,两人已经穿上了羊毛线织的毛衣,这天凌正去村口送水果时,告诉老瘸子往后没有新鲜水果了,老瘸子有些失望,结了钱就要走,凌正一把抓过他“急什么,没有新鲜的水果,山里还有栗子、松子和核桃。”

两人见面也有十多次了,凌正仍不知道老瘸子叫什么,正如他也从来不说他自己叫什么名字。

两人互相熟悉而又陌生。

老瘸子是代号,可以是他,也可以是凌正,更可以是别人,但两人心照不宣的互不干涉。

虽然只有山货,他也没有拒绝,只说这些常见的很,若是有松子了给他们送去就行了,等明年水果熟了再来收。

凌正也不强求,山上的松子剥给媳妇儿吃还不够呢,况且水果也卖了小一千,平时花的也不过几十块钱,存款够用就行,不过是看他失望随口一说而已。

一身轻松的回去,这些日子村里的活已经干完了,只需要时不时的去上工除草、浇水,等开始下雪就要开始猫冬了。

收完秋后的分粮就不是家家都参与了,而是把交公剩下的拿出来,有需要的便去用工分换,凌正他们不缺什么,但又想凑个热闹,便换了一些棉花,给单人褥子扩了扩加了厚,做成了双人的炕被。

下雪天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两人上山找核桃树、摘松子、打栗子,把床底下、柜子旁边堆得满满的,因为要给栗子、核桃剥去外皮和壳、还要把松子取出来,就没往庄园里放。

找山货的同时,遇见枯树就砍下来,小一个月的时间,家里灶房旁边堆了整整一面墙的枯树木材,还有劈好的柴堆满了灶房。

抽空两人又搭了竹子做的柴房,免得下雨把柴打湿了。

第一次冬天烧炕,也不知道要多少柴才够用,两人只能往多了准备,柴房放不下了就放到鸡圈里,把院里养的两只母鸡挤得没地方住。

刚十一月份第一场雪就已经下了,声势浩大,不到半天就白茫茫的一片,整个村子随着雪落的声音寂静下来。

落雪之前的一周,天已经干冷干冷的,凌正和纪平阳两人已经搬到炕上睡觉。

晚上睡觉在炕上,织毛衣、做衣服在炕上,吃饭也在炕上,除了上厕所,两人一整天都在炕上窝着。

可能是营养好,锻炼也多,两人的样貌、身形也渐渐往前世靠拢,凌正也恢复了他的六块腹肌和公狗腰,纪平阳还是懒懒散散的,贴秋膘养出了小肚腩,天天喊着减肥,天天坐在凌正背上帮他做俯卧撑,美名其曰一起运动。

日子平平淡淡、幸幸福福,两人亲密无间的负距离接触也水到渠成,突破了前世都不曾有过的屏障,两人的感情极速升温,恨不得上厕所都贴着一起去。

真是瞬间就理解了什么叫“从此君王不早朝”。

若不是纪平阳怕两人不知节制、精尽人亡,凌正恨不能时刻埋在温柔乡里。两人时不时就要开门散一散屋里的荼靡之气,还要多缝制几条床单、被罩,日日换洗。

还好烧着炕,衣服什么不用穿省的洗,就是床上的东西换的勤一些,洗完晾在屋里也干得快。

纪平阳嫌屋里潮湿,凌正振振有词的说着烧炕会让屋里空气干燥,床单洗了在外面冻硬再拿进来烘干相当于加湿器了。

纪平阳被他不要脸的说辞整无语住了,索性都是凌正洗,管他怎么说,闭上眼睛就要睡觉。

凌正为了给媳妇儿助眠,抱着就开始动手动脚动嘴地没羞没臊起来。

也是牺牲大了。

情到浓时,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这天早上两人不得不穿上老棉袄起来去村部前面,因为今天是腊月二十,是村干部定下杀年猪、分肉的日子。

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在今天就要结束了他的短暂的一生。

凌正被分去给公社送任务猪,纪平阳则是留在村里帮忙杀年猪。

他们村今年能留下三头个头较小的猪,一头也有二百多斤,每家大概能分五六斤的猪肉,当然今天也是要清算一年工分的,若是一年挣得不够口粮,便要拿钱抵,猪肉自然也是没得分。

这边热热闹闹的帮屠夫按着杀猪,村长和会计在那边把算好的账给一家之主说清楚,然后扣掉他们的口粮、猪肉,或许还有换的棉花、布票之类的工分,剩下的算成钱每家分了。

若是像三癞子他家那样,靠着寡妇娘和媳妇挣工分,不够一家子口粮的,便不能分猪肉还要补钱抵,一家子又哭又闹的也没得办法,铁面无私的村干部不为所动,只是开口叫他们吃了杀猪菜再回去拿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