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该耕种的都种了下去,离收割油菜和小麦还有一两个月,这段时间算是农闲,大清早上山挖野菜的、挖竹笋的妇人小孩络绎不绝,他们也没好意思贪睡,也跟着早起上山补充储备菜蔬。
许是看村里汉子们拔个草懒懒散散的没点精神,村长开会专门说办厂的事,大家激动坏了,看着别人村里的卫生香厂财源广进,羡慕的不行,这下自己村也要办厂,先不说办什么,这说出去面上就有光啊,以后娶媳妇、嫁闺女的,不都能往好了挑?
村长吭了两声清清嗓子,下边安静下来,他又说让大家都想想办什么厂子,村里钱不多,买机器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原料村里有的,这样几乎是零成本办厂,赔也不会赔。
大家可不就集思广益起来了。
这个说咱村竹子多,可以办个手工编织厂,那个说咱可以养猪,养鸡,开个养殖场,还有的说他三大爷有做豆腐的手艺,可以开个豆制品小作坊,还有一位老人竟然会榨油!
这附近还没有榨油的厂子呢,他们吃的油都是统购统销的商品油和猪油,以前的油坊被砸毁了,这吃油都成了难题,大家吃得多也就是因为油水少,粗粮少了吃不饱还饿得快。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他们并不觉得销不出去,只怕不够吃的。村里人很高兴,知青所里的却脸上难看,因为这办厂的事跟他们毫无关系,更是有人提出来“榨油用的原料是从村里出的,也是他们的,不能就这么拿出来用,我们不同意!”
但是却没人理他,因为他们来村里分的粮食都是村民们的,多分一口,村里人就少一口,平日里大家不计较,这时候却恨不得往那人脸上吐口水。
只是找不着人,不然非得把人揪出来示众。凌正对于村子办厂的事是非常赞成的,村里人吃的好了,也不会有人看到他们吃饭铺张就大惊小怪,以后吃好吃的就不用偷偷摸摸下雨天再吃了。
于是也跟着众人一起出谋划策,还跟村长说了一下他的想法“叔,我觉得咱们村里能人辈出,不仅是养殖场,榨油厂还有编织厂咱都能搞起来,为什么呢?
首先咱们有技术,咱都有老前辈们带头教咱们做,其次呢,咱们劳动人民最不怕辛苦,养鸡养猪的婶子们难道做不来?编织厂不说咱们了,老爷子们哪个不是心灵手巧做的结实又漂亮?
还有榨油厂,干这力气活就不缺咱这壮年的小伙子!我觉得咱们全村都能动员起来,参与厂子的建设,娃娃们都会割猪草,咱一村一千多口人,还盖不起几间猪圈吗?大伙说是不是!?”
村民们听着这激动人心的话都沸腾起来,主要是完全有可能在村里一下子办起好几个厂子,几乎每家都能出人去厂里干活,不光这样,以后他们自己村人吃油、吃肉都方便许多,怎么能不让人高兴呢?
村长思索了一会儿也点头说“那咱们举手表决一下,一家出一个代表,同意办厂的举手?”
齐刷刷的举起一片,知青们举起的胳膊稀稀拉拉的,但是村里人并不在意他们。
“人数超过一半了,那就算是通过。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养猪养鸡场的事儿就我来管,咱们正好到了买猪苗的时候,等我去公社跟领导上报一下,咱们一次多买点,看能批下来多少。还有鸡苗,看看咱自己找种蛋孵还是买小鸡崽,大家都拿个主意。
支书负责榨油厂的事儿,等会儿想去榨油的汉子都去那边报名,听他安排。还有编织厂由会计负责,会编筐、编篮子、做竹篾的都可以参加,不拘在哪做,按交上来的数量算工分,当然成品得合格才能收。”
看来村长他们私底下是商量过的,而且说不得已经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不然不会这么短时间内安排妥当。
村里人都各自去报名,那边凌正两人也报名去了榨油厂,不管在哪,下力气活总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得多,可能这就是担当吧!
知青们虽然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倒也没有人敢说不同意,毕竟办厂不花他们钱,反而到时候挣钱了还能分一点,傻子才不同意。
他们期待的女主并没有趁这个机会说话,好似没有庄园就回归成了普通人一样。
村长对于办厂的事很是急切,他们的榨油坊刚把老旧的木质榨油机打扫干净,那边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盖猪圈了,位置是在村中央,怕人偷更怕人使坏,放在中间人来人往的也放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