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走舅家,纪平阳自从娘没了之后舅家都不上门,他自己也没有礼去送,因此关系远了,去问了二爷,原来他们舅家早就搬走了,不知道一大家子去了哪里,小小的纪平阳记忆力自然没有这些,怪不得娘明明生了个儿子,还被作践,原来是没有娘家撑腰了。
不用走亲戚自然很闲,两人吃了睡,睡了吃,很是自在的过了正月。二月初二龙抬头,返乡的知青们陆陆续续回来了,估计是跟家里人过了年心情好,见了谁都是笑眯眯的,最近的活就是给地里除草、耕地、撒农药,其中就数耕地最累人,因为牛少,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拉犁,一人扶犁,他们两人一组,轮流拉犁,因为凌正平时都在锻炼身体,力气大,所以往往是他在前边,肩上垫了衬布,再戴上厚厚的毛线手套,也不觉得磨手,就是费鞋子,再进城了还得买耐穿的劳动鞋。
除了地里累人的活计,家里的菜园子还要给葱、笋瓜、春辣椒、番茄、茄子育苗,他们也跟着村里的婶子们学习,不光是这些,还有各种蔬菜的独家秘制吃法、做法都学到了不少。
二月下旬开始播种土豆的时候,新的一批知青来了,也意味着男主就要来了。
一个普通的黄昏,下工的人们扛着锄头、擦着汗,满脸笑容的往家走,不知谁家的孩子喊了一声“新知青来了!”
大家也不忙着回家做饭了,呼啦啦的都往知青所去。村长和干部跟着大部队慢慢走,凌正两人看了一眼,也跟着去凑凑热闹。
两人到的时候,知青所里已经是乱哄哄的。新来了几个十七八岁的知青,三男四女,抱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正为这狭小的房间和床铺争吵,知青所两间房都只剩下一个空床铺,哪能挤得下这么多人?
几人虽然看不上这么破旧的房子,却也为了既得利益各不相让,那个所谓的渣男也在其中,吵得脸红脖子粗,知青所的负责人胡嘉兴劝架却被骂多管闲事,索性抱着胳膊站在一边冷笑。
村里人围着看热闹,还一边点评,村干部只得黑着脸上前调解,最后没办法了才让新知青都住到村民家里,等地里闲了给他们新盖两间房。
如此宽容的处理并不是怕知青不满意,而是因为知青所确实住不下,照这个样子发展,估计每年都要下乡几批人,早盖早安心,省的他们闹起来不好看。
虽然这样安排很合理,但是村民们除了爱占小便宜、家里实在贫穷的,谁会接受一个陌生人住在本就拥挤的呢?
因此知青们的住宿安排并不顺利。除了渣男刘建华,这个看起来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高中毕业生,也是颇有心计,他和女主家商量着每月给借住费,有什么肉食都拿出来一起吃,讨好卖乖的赢得了当家女主人的欢心,顺利的住进了女主刘玉珍家里。
难怪能把女主一家忽悠的团团转,人家这嘴皮子溜的听得凌正二人啧啧称奇。
不过再过两个月女主就会重生回来了,他也住不了多久。
两人看着一场闹剧,谁也不想家里被安排个人进来,默契的回家了。
可他们不想找事儿,事儿却找上门来了。
凌正一脸黑线的看着门口娇娇弱弱的女知青,不顾泫然欲泣的娇花如何哀求,愣是黑着脸把门关了,冲着外边喊“我们两个男人,总不能跟你个成年的女孩一起住,传出去要不要做人了?”
纪平阳担忧的看着他说:“不会是有人看咱们两个人住一套院子,死皮赖脸非要住进来吧?村里都是一间房住一家子人,咱们新修的屋子有些显眼了。”
凌正皱着眉头说“这院子的名都改成你的了,你不同意谁也不能住进来,再说村长也不会同意的。等会儿还是找村长说说,赶快盖了房子让他们住进去。”
也只能先这样了,真是没想到,两间茅草房都有人惦记,让两人非常无语,吃饭都不香了。
草草吃完,赶紧去找村长,路过村委,没想到村长和几个干部吃完饭后都来了这边,也是眉头紧锁得抽着旱烟。
两人到了也跟着蹲下。倒是会计笑着说了一句“这两个住一起,现在是形影不离的,关系处的不错啊。咱村别的知青要是有这么省心就好了。”
凌正只得笑笑说“还是阳阳脾气好,干啥都跟我商量着来,要不我也不能这么快就混到咱村汉子堆里。”
大家都意外的看了他一眼,村长问他“凌知青,你觉得这次新来的一批知青应该咋安排?”
凌正来就是为了这事儿,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当的说“既然村长说了要盖新屋子,那自然是要盖的。但是人却不能全让村里出,我们知青自己也该出份力,要是盖房子也算我一个,下了工我就过去。”
利利索索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几个中年汉子咧着嘴叫好。
“这么说也有道理,他们自己住的屋子,就该自己盖,咱们出人出材料,他们捡现成的,回头看咱好说话,怕是要蹬鼻子上脸。”
“那这么着,上边给的安家费还没发下去,直接从里边出了买材料,他们知青出几个人咱们也出几个,干活好好干,他们歇着咱也歇,饭也不吃他们的,啥时候能盖起来咱不管。”混不吝的语气很是嚣张。
村长无奈的撇他一眼,办事哪能这么办。“安家费该发就得发,盖房子就跟凌知青他们之前盖的一样,不管饭可以,但得给粮食补贴,他们没有工分,就拿粮食补上。反正房子盖了他们也拿不走,估计他们也就是盖两间,二十来天就够差不多了。”
话这么说,也算是照顾他们新来的,但当第二天宣布的时候,村民还没说话,知青们先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