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金枝破墙来 > 第27章 第 27 章

第27章 第 2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惊鹤安抚了几句,问道:“可有平叛的人选?事关青州百姓以及五皇叔的安危,陛下心里应有数才对。”

静和冷笑一声:“他?今早朝会后陛下便躲入后宫,一句话都没传出来,还是李敏做主选了几个得用的将领,但仍需陛下的点头,那工部的程与序这个时候反倒一声不吭了,岂不可笑?”

秦惊鹤蹙紧眉头:“这实在过于荒唐了些,此等国家大事,怎能拖延呢。”

静和瞧着仍心绪不平,秦惊鹤叹了一口气,握住她的手:“先等等看吧,或许有转机呢。”

三日后,景瑞帝被李敏烦得不耐,派七皇子与几位将领前往平叛招安,不料才刚刚抵达青州,七皇子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在京城的贵妃听得此消息,哭闹着要景瑞帝召回七皇子,景瑞帝竟也照做,不过,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随七皇子一同回来的,还有失踪多日的五皇叔。

准确来说,是五皇叔的头颅。

据随行侍卫称,他们启程时遭到小股部队的袭击,五皇叔的头颅便是那时出现,七皇子不许人张扬此事,一行人一路保密至今。

且说当今的状况,景瑞帝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数万之数,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于各地将门手中,然而本朝多年无战事,这些将门的水平良莠不齐,几年前,有位正直的官员上奏,鲜明指出各地军营中贪污这一现象广泛存在,至于高级将领吃空响喝兵血之事,更是如雨后春笋,他建议朝廷应严肃整顿此事,同时裁撤军中诸虚职,以免留下钻空子的疏漏。

可惜朝堂忙着站队,皇帝忙着找乐子,无人理会这份奏折,也就是静和无意中看过,她深以为然,还专门讲给了秦惊鹤听。

当今的将门,说是将门,不如说成各地军头更为贴切,自从先帝与大狄签下和平盟约,战事休止,朝廷对军士的供养逐渐一减再减,明面上还是朝廷统一分配物资给驻守在各地的军队,实则多靠这些军头自己的法子来养活士卒,多年来,渐成割据之势,但毕竟是将门,他们中的人大多对皇室格外忠心,却也没闹出过什么大乱子。

重臣忙着争地位,皇帝忙着享乐,便是现在,这位皇帝依旧行事妄为,连春狩都要大张旗鼓,其实谁不知道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哪有肥美之说,不过是皇帝找的借口罢了,而将领忙着捞钱,豪强富绅热衷于占田地,景瑞帝登基不到十五年,已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景象。

青州遭洪灾,饿孚遍野,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平日温顺如绵羊的百姓为了活下去,一旦有人登高一呼,逼到无路可退的百姓自然景从,唯独享惯了安宁的朝廷,一无所觉,天真地以为只是一次平凡的赈灾行动。

这番道理,凡是有识之士,皆心知肚明,静和便是其中一个,她虽身为皇室,却时常深入民间,也算体察民情,她见过父母因种种苛捐杂税含泪卖掉子女,见过豆蔻年华的女孩被迫嫁给花甲之年的老头为妾,见过许许多多的辛酸苦难,无能为力。

事实上,她关于天下万民的思索,比当朝皇帝景瑞帝强上不知多少倍。

而这一点,秦惊鹤便不如静和,她即便是出宫,也是和祝朗行一起。

眼下,叛军送来了五皇叔的头颅,无疑是在赤裸裸的挑衅,朝廷若不作出严厉处决的姿态,只怕民心不服。

路旁三岁小儿都知晓的道理,朝廷又做了什么呢。

首先中书令李敏安排好五皇叔的丧事后,一反先前态度,坚决要求发大军速速平叛,并将头领判处诛九族的大罪,以示朝廷与陛下的威严,二三党难得站在同一条站线上,朝中重臣如此坚决,饶是景瑞帝也只能点头。

距五皇叔的事情已过了半个月,这些日子静和时时刻刻牵挂着此事,秦惊鹤原本对于此事尚且模模糊糊的,心里除了对五皇叔身亡的震动外,便只有对青州百姓处境的忧虑,至于朝堂权力的诡谲变化,她一无所觉,她一心惦记着彻底弄清当年的种种。

秦惊鹤让李姑姑再送些东西前往青州,转过头来便收到了祝朗行的辞别信,虽说祝朗行的信其实并未断过,但全是些黏糊糊的情书,这些信,秦惊鹤有心情时会回上几句话,没心情时也就两个字或一个字,已阅或阅。

唯独这封辞别信,她看得认真,祝朗行交代了自己的计划,这些军事上的布置,秦惊鹤似懂非懂,也就不做深究,结尾处他依然写了句情话,并希望她能等他回京。

祝朗行离开京城那日,秦惊鹤没有去送行,她接到了淑妃的邀请,且说这些日子以来,秦惊鹤虽不住在宫中,但与淑妃的关系一日比一日好。

朝云宫内,两人互相寒喧了一阵,淑妃状似无意般提及了一件事,端太妃又病了,这次她的儿子,即七王爷入宫侍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