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别光修文物了也修修我 > 第11章 职业明灯

第11章 职业明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气太热了,雪糕化没化不知道,程斯宙已经化了。

他蹭着房檐的阴影往科保中心走,却在过道旁的树荫底下看见了两个人。

“师父?”程斯宙跑过去,“师父,张馆。”

树下站着聊天的两位,是他职业生涯上的两盏明灯。一位是他的授业恩师蒋韵礼,之前也在灯博从事陶瓷修复,去年退休后就不怎么到单位来;另一位是张宏良馆长,他参加招考那年,张馆长是面试官之一。

“才说到你,你就来了。”张宏良笑着拍拍他的肩,对蒋韵礼道,“他和俞明啊,早就能独当一面了,你就好好在家休息,别操心那么多。”

蒋韵礼微微摇头:“馆长别夸他,您多替我管一管,他还能懂事些。”

比起张馆长的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他师父简直要用“凶神恶煞”来形容,教他的五年间,每一天都超级无敌严格,出一点点差错都会被训得魂魄出窍。按说蒋家和程家有些交情在,师父也拿他当半个儿子看,他心里是尊重蒋韵礼的,但就是怕得很,一见面就有种说不出的紧张。

张宏良看着他,又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再说,这儿的条条框框管着呢,他不懂事又能不懂事到哪里去?”

眼前的场面,程斯宙嘴巴再能说,也完全插不上话。像小时候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之间闲聊聊到孩子,孩子却没有说话的份。

“师父,张馆,天热容易中暑,要不去办公室聊吧?”程斯宙把手里的塑料袋往背后藏了藏。

他的小动作逃不过他师父的法眼,蒋韵礼瞥了一眼,冷硬着说:“上班时间不好好工作!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

张馆长递了个眼色过来:“好了好了,你快回去吧,我们也聊完了,我送送你师父。”

程斯宙眼神闪躲,低头支吾着:“那,我先回去干活了。”

走了一圈回来,不仅雪糕化了,自己也折腾出一身汗,跟洗了个澡似的。

俞明破天荒地表示了友善,递来一条干毛巾,又拨了拨空调的扇叶,防止他受冷着凉。

“师父过来,有没有说是为了什么事啊?”程斯宙边擦边问,蒋老退休后,除了有特别重要且必须他出面的事,否则他不会来。

“师父来了?什么时候?”俞明眉心一紧。

“我回来的路上,看见他和张馆在大树底下说话,他没来过这边吗?”

“我一直在,没看见他。”

那就很奇怪了。

蒋韵礼在陶瓷文物的修复和养护上非常资深,放眼全国都是颇有名望的,也早早被编入了业内的专家库。虽然他已经退休,但遇上有新的大型发掘、瓷器批量出土,或者有特别重要的展览需要紧急配合做一些修复工作的时候,他才会过来指导一下。

这大热天的,他师父专门来一趟,就和张馆在树底下聊了个天?而且天哪里不能聊,是科保中心太凉快,两位前辈有风湿的毛病,扛不住冷气?

师父总不会跟杨姐一样,来和馆长讨论给自己相亲吧?不然该怎么解释馆长那句“才说到你,你就来了”?

俞明看到他愣愣傻傻的样子就来气,把颜料盒推过去,让他好好干活。

“名师出高徒”在这一行同样适用,俞明和程斯宙一前一后拜入蒋韵礼门下,历练几年,师兄弟已成了业内公认的一对“双子星”。

师兄俞明擅长补形,管他盘、瓶、杯、碗缺了哪块,没有他认不出和补不上的;师弟程斯宙擅长补色,无论宋秘色、元青花、珐琅彩,还是因埋藏年代久远而色彩异变的古瓷器、古陶器,他对颜色的把控比电脑读谱还要精准。

这年头能进科保中心,从事一线修护工作的,要么是有家学渊源,从小浸淫的手艺人,要么是高等美院出身,完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怀型富二代。

知道的人都说,程斯宙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他是靠天分吃饭的。

“我周末去一趟舒家山。”俞明手里的元青花盏修了一周多,他慢慢取出清洗完毕的瓷片,摊开拭干,准备粘接补配,“你的事情抓紧点做,不行就加加班,别等到展陈部催着要,该修的东西还没有修完。”

“知道了知道了,”程斯宙挤着颜料,夹着嗓子模仿播音腔,“暑假来了,灯博又到了被人类幼崽支配的季节。”

灯远博物馆除了长期开放的常设展,每年还会有几场专题临展,比如八月就有一个瓷器展正在筹备布展。

新展览加上学生放暑假,灯博即将迎来全年最漫长的人流高峰期,相应的,也是社教部最为忙碌的时候。

“怪不得漾漾那么忙,听说她又写稿子又做海报,真是越来越能干了。”程斯宙不甘心,继续给漾漾打助攻。

俞明慢慢搅动着特制的胶水:“能干又不是什么好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