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佞臣,昏君与恶女 > 第14章 了不得,乱套了

第14章 了不得,乱套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和门前熙熙闹闹,严郎中突然被一道笏打了脑袋。“诶呦”一声。罗兵科跳出来,揪住严郎中袖口:“听说你老婆爱打你,我也想打你。”严郎中躲避不及,自己撞了过去。趁乱哄哄,国子监司业亦冲上去,撂了韩翰林一拳,红着眼说:“畜生,欺凌我监中学生!”

千百交恨,多日积怨,私人的,公事的,从鸡毛蒜皮到军国大事,一并迸发。

户部的骂工部太浪费。工部说各种工程要修,事不宜迟,还说崔言在时,查户清田挺好的,税银也多了,现不晓得户部傅尚书在和什么稀泥。户部的道,是挺好的,崔言清着清着把自己清没了,我部尚书运筹帷幄,不是你们能看懂的。工部又骂礼部僭制,超额太多。礼部叫苦,一时有一时的国情,转而骂兵部军队糜烂,战力差。兵部骂户部军饷给太少,前线军士放三声铳算对得起皇天后土。

另一边通政司哭着要杀猫,他们费尽心力整理奏本被猫尿侮辱。大理寺、刑部也开始互骂起来,早就看你们不惯,你们董尚书仗着自己进内阁,驳了好多咱大理寺的本。都察院磨刀霍霍,鉴于严老先生还有点威望,不敢造次,暗自记小本本,事后弹劾。翰林院也开始指责国子监学术风气太差,鱼龙混杂。国子监祭酒道,你们一群群翰林,勾搭监生寻欢作乐,不知廉耻。该打!

都动起手来。乱成一窝。武官给他们加油鼓劲。纯良的,能避则避。太监们见大事不好,连忙去报乾清宫。

一声一声传:

“了不得,乱套了!”

“都打起来啦!”

太和门前聚众厮闹,萧索哭诉奸臣□□。一群人哄闹闹,想把另一群人拖去左顺门处殴打。左顺门就在太和门旁的小门,那儿曾打死过人,君王不得不赦免群臣。因此,诸僚默认此地犯法不受责。

得知此事,我父皇震怒,命东厂揖人,兴风作浪者杖二十,添油加醋者降二等,隔岸观火者罚半年官俸。文武百官,连告假的,几乎谁都没放过。苏尚书写了告罪书,曰臣惶恐,说自己弄错了朝会时间,替我父皇兜揽。是我父皇的贴心小棉袄。他的处罚自然轻飘飘。其他人,行刑也不敢下死手。

各挨了各的板子,心中都有委屈。无数弹劾便倾巢而出。

乌烟瘴气的官场甚嚣尘上。里头却渊源颇深。

为求一知半解,在此之后,询问数位知情人,查阅邸报,奏章等,终获取其中零星的曲折故事真情。先题此,再叙之。

素来党争误国,朝廷最忌。我父皇曾颁诏言:不可妄言门户,诸公都是我朝的大臣。

只是人与人渊源太多,粘连过甚,不可低估。

追溯至三十年前,我先皇大伯曾微服江南,走一路睡一路,难保心血来潮宠幸了女子,未必没留下一儿半女。五六年后先帝宾天,当时的首辅杨文远受命监国,权势遮天。皇位空置数旬,一些清流士子惧疑杨首辅有不臣之心,匆匆南下搜寻私生龙嗣。杨首辅不甘示弱,亦欲取从龙之功,急忙接我父皇承祧。以为我父皇年幼,可作傀儡,好自己把握朝政。

我父皇继位初期,杨首辅借迎驾不力之罪,将不满他的清流一派,贬谪、罢官、闲住、削籍、审讯、杀身。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一些人灭了又生,崔言就是其一,广受清流的支持。早年危如累卵之际,我父皇与崔学士相互扶持,加之逐步对武臣的笼络偏向,很快彻底摆脱掉杨首辅的限制。使得杨老先生杜门不出,老死在私邸。

可权臣的党羽是杀不尽的。兴大狱难免冤假错案。我父皇也有意制衡崔言,留下部分杨首辅门下的官僚未受波及。严都御史就是其一。虽对老师杨首辅身名不保的下场留有遗恨,但秉持自身操守,相待崔言也算君子之交。可见以党论人有失偏颇。今下的侯兵部等崔言旧人亦是此种情况。

现首辅苏铖过去也是杨首辅门下,早年就做了阁臣,是杨首辅的狗腿子。等我父皇登帝,他转而坚定站向我父皇一边,他儿子苏衍正同由此跻升上去。按理这首辅现在本是苏老先生应得的。之前崔言越他跻身首辅之位,大都会闷气十三年。傅玄他爹,次辅傅恒情况更特殊,他是寒门穷儒,我母后提拔上。不过天下士子戏谑称傅尚书为中间派,两面协调崔和苏。

题外话,科考一甲常要取一个小门户的举子,以勉励穷苦读书人。这是潜在的规矩。实际情况是,傅玄那年的探花被沈修撰挤走是这个原因。不过沈修撰无法左右自己的名次。众说纷纭。或许沈修撰的文章本身就比傅玄好,说不准。

若傅尚书成为中间派。苏首辅、苏衍正便可誉为妥协派。凭借懒惰,贪图安逸的国民性,以不变应万变。人事变动依循旧制,除非额外关照。凡弹劾攻歼未及要害事的文书,尽量置之不理。导致翰林院、国子监,外府道县,之类的枝末小衙诉求得不到回应。这次官僚间大打出手,究竟情有可原。目前,苏家父子掌权愈久,怀念崔学士的人就愈多。

不过,倘若真当崔学士执政,他们可又急着跑路。崔言看似待人潇洒清和,却是个强硬派,倡导治乱国当用严律。任命的清廉知府知县,枷死了多少犯小错的百姓。查户清田,联合兵备道,勒索缙绅。想必剿匪的文章也在里头。各地怨声载道。我母后却很满意,“政/治就是暴/力。”

赖崔言效苦效劳,多年国库充盈。

母后在得知自己沉疴难愈时,便开始谋划先把崔学士带走。“祁弟管不住他,”母后说我父皇挟制不了他。

崔学士因自己的才智与狠辣彻底葬送了他自己。

但争斗远没有结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