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实业家 > 第16章 新生活

第16章 新生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市场的飞速发展,步轶丽敏锐地察觉到,现有的产能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扩大产能迫在眉睫。

她将目光投向了京城,彼时的京城尚未迎来大规模的开发热潮,房价和地价相对较低,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步轶丽认定,在京城开办分厂,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辐射北方市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怀揣着这份想法,步轶丽决定在大学报道之后,顺路去京城了解当地开办工厂的政策要求。开学的日子很快来临,步轶丽告别父母,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旅程。一路上,她的思绪在工厂规划和大学生活之间不断切换,既对未来的创业之路充满期待,又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满怀憧憬。

抵达京城后,步轶丽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校园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图书馆错落有致。步轶丽按照指示牌,来到了女生宿舍。

推开门,寝室里已经有两位同学在整理行李。其中一位留着齐肩短发的女生,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你好!你是步轶丽吧?我叫林悦,以后咱们就是室友啦!”

林悦性格开朗,说话语速极快,就像连珠炮一样:“我家就在京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我!这校园里好玩的、好吃的,我都门儿清!”

这时,坐在书桌前的女生抬起头,微笑着打招呼:“你好,我叫苏瑶。” 苏瑶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举止优雅,浑身散发着一种古典美。她轻声细语地说:“我提前了解过咱们专业的课程设置,咱们可以一起探讨,互相学习。” 苏瑶的声音宛如山间清泉,让人听了格外舒服。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走了进来。她穿着朴素,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你们好,我叫陈雨欣。” 陈雨欣的声音略带羞涩,“我来自偏远的农村,能考上这所大学,特别不容易。” 步轶丽注意到,陈雨欣虽然穿着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行李也摆放得井井有条。

在交流中,步轶丽得知陈雨欣家境贫困,但学习成绩优异,是全校的最高分。陈雨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没有什么别的特长,就是喜欢学习。在学习上,我要是能帮到大家,一定尽力。”

晚上,四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经历和梦想。步轶丽讲述了自己在玻璃厂的创业故事,林悦听得眼睛发亮,不时发出惊叹:“哇,轶丽,你太厉害了!这么小就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了!” 苏瑶则认真思考后说:“轶丽,你的经历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结合理论知识,为你的工厂发展出谋划策。” 陈雨欣默默听着,不时点头,心中暗自佩服步轶丽的勇气和智慧。

此后的日子里,步轶丽一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关注着京城分厂的筹备进展。林悦利用周末时间,带着步轶丽四处考察厂房选址;苏瑶凭借出色的文笔,帮忙撰写项目计划书;陈雨欣则运用自己的数学天赋,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精准核算。

步轶丽在接到京城分厂审批手续全部完成的消息后,内心既有即将梦想成真的喜悦,又深知前方的挑战如汹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为了让工厂顺利落地,她必须与多个政府部门频繁沟通,同时在偌大的京城寻觅一块理想的场地。

步轶丽精心整理好资料,满怀期待地来到京城规划部门。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里,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将京城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她面前徐徐展开。工作人员手指着规划图,耐心讲解:“未来几年,京城将重点发展这几个区域,交通、配套设施都会大幅升级。”

步轶丽目不转睛地盯着规划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时抛出问题:“这块区域对工业项目的规划导向如何?后续的交通规划会对物流运输产生哪些影响?” 交流过程中,她的思路逐渐清晰,仿佛看到了工厂在理想之地拔地而起。

从规划部门出来,步轶丽又风风火火地奔赴城建部门。城建部门的办公室里,墙上张贴着各种建设标语和政策文件。工作人员严肃而认真地向她强调:“如今噪音要求日益严格,工厂建设必须把对居民的关注放在首位。” 随后,工作人员拿出一叠资料,详细介绍了各类环保技术和设备:“像这种新型的废气处理设备,净化效率高,还能降低能耗和噪音。” 步轶丽一边认真记录,一边思索如何将这些要求融入工厂建设中。

寻找场地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步轶丽和林悦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她们看过的厂房不计其数,有的地处偏远,道路崎岖,运输成本高得惊人;有的空间狭小,连基本的生产线都难以安置;还有的厂房破旧不堪,要达到生产要求,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但步轶丽始终没有放弃,她坚信理想的场地就在前方。

一天,林悦像一阵风似的冲进宿舍,兴奋地大喊:“轶丽,我打听到郊区有块闲置土地,面积大,交通还便利,说不定就是咱们要找的!” 步轶丽眼睛一亮,立刻和林悦前往实地考察。当她们到达那块土地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略显荒凉的景象,但土地平坦开阔,旁边的公路上车流不息,不远处的铁路轨道上,列车呼啸而过。

步轶丽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可理智告诉她必须冷静。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极有可能成为她事业版图扩张的关键一步。

她先奔赴当地的国土资源局,档案查阅室里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堆积如山的文件散发着厚重的年代感。工作人员满头大汗,费了好大劲,才从如山的资料中翻出那块土地的档案。步轶丽小心翼翼地接过,逐页翻阅,了解到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使用年限还剩 40 余年。但档案里对土地是否存在抵押、纠纷等关键信息,记录得含糊不清,这让她隐隐有些不安。

为了获取更详实的信息,步轶丽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土地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热情健谈,对这片区域了如指掌:“这块地之前计划建一个小型物流中心,可后来项目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