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实业家 > 第21章 发展

第21章 发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晨曦微露,阳光宛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落在医院洁白的楼体上。步轶丽和宋振在医生的悉心检查与批准下,迎来了出院的日子。

步轶丽身着一袭简约而不失优雅的连衣裙,清新的色调衬得她身姿愈发轻盈。经历了绑架事件,她原本略显苍白的面庞,在晨光的映照下,渐渐多了几分血色,宛如春日里复苏的花朵。宋振则身着一件清爽的淡蓝色衬衫,搭配一条熨烫得笔直的长裤,身形挺拔如松,眼神中透着劫后余生的从容与对未来的自信。

步轶丽踏入电梯,按下一楼的按钮。电梯缓缓下行,她的心也莫名地忐忑起来。当电梯门缓缓打开的瞬间,她一眼便看到从另一部电梯走出的宋振。四目相对的刹那,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周遭鼎沸的人声、匆忙的脚步声,都渐渐远去,消失在两人的世界之外,只剩下彼此急促而清晰的呼吸声。他们的目光紧紧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无形的纽带,诉说着这段时间在病床上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暖融融的情愫,恰似春日里温柔的微风,在两人心间默默流淌。

无需过多言语,一切深情厚意,尽在这交汇的目光之中。最终,步轶丽率先打破沉默,嘴角上扬,绽放出一抹甜美的笑容:“宋老师,真巧啊!没想到咱们同一天出院。” 宋振微微颔首,眼中笑意盈盈,回以微笑:“是啊,看来咱们心有灵犀,连出院都这么默契。”

几天后,宋振来到盛华地产。公司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倾洒进来,映照在办公桌上。步轶丽亲自为宋振办理入职手续,随后带着他来到悬挂在墙边的巨大城市规划图前,详细介绍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情况。

两人并肩而立,宋振凭借在地产领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针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独到且新颖的见解。他指着规划图上的区域,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市场趋势和潜在机遇。步轶丽听得入神,频频点头,对宋振的专业素养愈发钦佩,心中暗自庆幸能有这样一位得力伙伴。

紧接着,两人全身心投入到土地拍卖的后续手续办理工作中。

就在步轶丽和宋振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全身心投入土地拍卖后续手续办理时,一系列难题如汹涌潮水般向他们袭来。

在办理土地产权确认手续时,相关部门反馈,土地档案中部分信息存在缺失,这使得手续办理陷入僵局。得知消息后,步轶丽和宋振立即前往土地管理档案室,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展开地毯式搜寻。档案室里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光线昏暗,两人借助微弱的灯光,一页页翻阅着档案,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连续三天,他们从早到晚都泡在档案室里,眼睛布满血丝,腰酸背痛,但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本尘封已久的档案中,找到了关键信息。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缴纳土地出让金时,银行方面突然告知,由于政策调整,贷款审批流程变得异常严格,原本计划的资金无法按时到账。这犹如一记沉重的打击,让两人心急如焚。

宋振迅速与银行信贷部门沟通,详细阐述项目的重要性和前景。步轶丽则马不停蹄地准备补充材料,为加快审批争取时间。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土地拍卖的期限日益临近,时间紧迫。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步轶丽和宋振决定双线并行,一方面继续跟进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四处寻找其他融资渠道。

他们拜访了多家投资机构,向对方介绍项目的规划和优势。在一次与大型投资公司的洽谈中,对方对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提出了苛刻的投资条件。步轶丽和宋振经过深思熟虑,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与对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土地规划部门对项目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增加公共绿化面积和配套设施建设。这意味着项目成本将大幅增加,原有的规划也需要重新调整。步轶丽和宋振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组织团队加班加点,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在修改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多次与规划部门沟通,听取专业意见,力求方案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保证项目的品质和效益。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银行贷款顺利获批,土地出让金按时缴纳,规划方案也得到了审批通过。当步轶丽和宋振拿到土地使用证的那一刻,两人激动得紧紧相拥。历经重重困难,他们不仅成功办理了土地拍卖手续,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当所有手续办理完毕,两人站在那块即将开发的土地前。微风拂过,带来泥土的芬芳,他们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心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住宅项目动工提上日程后,为了筛选出最合适的工程队,步轶丽和宋振开启了一段奔波忙碌的考察之旅。

八十年代末,改革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房地产行业也在这股浪潮中蓬勃兴起。成功办理土地拍卖手续后,步轶丽和宋振迅速将目光聚焦到寻找合适的工程队上。在这个百业待兴的时代,一个好的工程队对项目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容不得丝毫马虎。两人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四处打听,多方筛选,最终锁定了三支颇具实力的工程队,并踏上了考察之旅。

第一站,他们来到了华建工程队。华建工程队的办公地点位于一处略显陈旧的二层小楼,墙壁上的白灰已有不少脱落。推开门,屋内陈设简单,几张木质办公桌和文件柜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而墙壁上却挂满了各类工程资质证书和荣誉奖牌,在略显昏暗的光线下,这些证书和奖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彰显着工程队的不凡实力。

负责人王队长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欢迎两位!我们华建工程队自成立以来,参与了不少大型项目,经验绝对丰富!” 随后,王队长详细讲述了工程队从成立之初的艰难摸索,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分享了过往参与的多个项目业绩,并介绍了工程队的人员构成。

参观完办公室,王队长带着步轶丽和宋振前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脚手架上熟练地砌砖、搬运材料,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宋振一边观察,一边不时询问施工流程和技术细节。然而,在考察过程中,步轶丽和宋振发现,华建工程队虽然有着丰富的传统施工经验,但在施工技术上相对保守。他们所采用的依然是较为传统的施工工艺,对于步轶丽和宋振规划中融入的最新技术,王队长显得有些茫然。

休息间隙,宋振低声对步轶丽说:“从现场情况来看,他们施工管理经验丰富,工人技术也扎实。但咱们的项目规划中,新工艺是重点,他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恐怕难以满足项目的长远需求。”

步轶丽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默默将华建工程队的优缺点梳理了一遍。

第二站,他们来到了锐新工程队。锐新工程队的办公场所位于一栋崭新的写字楼内,与华建工程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踏入办公室,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电脑、传真机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负责人李经理身着笔挺的西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李经理兴奋地介绍道:“我们锐新工程队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一直致力于引入和研发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 说着,他打开电脑,向步轶丽和宋振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管理流程,“通过这个流程,我们可以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情况处于最优和最符合监管要求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工地安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