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见她爱吃,便问卖鸡头果的娘子还有多少,要多买点回去吃。那妇人听说要多买些,喜得眉开眼笑,对林秀道:“这鸡头米外头的壳有刺,又难采又难剥,因此比别的贵些。平日里买的人少,我们也不敢多采了,怕卖不掉放坏了。娘子既然爱吃,我这里还有几斤。你若都要,给官人便宜些,我也好早些回去了。”
林秀一想,这一行人吃几斤果子也不算多,便跟着那妇人转到后面,总共有四五斤,都买了。又买了些菱角,叫丫头收了拿回去吃。船娘收了钱,连连道谢,又说鸡头米吃了怎么补益,又告诉了几样吃法,欢欢喜喜地目送着他们一行人去了。
玉笙一路走着,叫丫头们在后头剥着鸡头。走到街尾,见那边一条小巷,穿过小巷还有零落的几户人家,人家背后便是一大片荷塘。此时荷塘里已无荷花,高高低低的莲叶都长得又大又圆,一张张如伞盖遮蔽了整片水面。荷叶间一支支莲蓬都已成熟,有些还是青色的,有些已开始转为褐色。远远望去,只见莲叶晃动,并不见人。却听得有妇人声音,在那边说笑,同哗啦啦的水声一起传来。离荷塘尚远,但荷叶的清香远远飘来,逗引得一行人又往前走。
玉笙见了这番景象,心内好生向往。身后跟来的衙门里的人提醒林秀,再往前走就要出城了,出去了冷冷清清的,都是些庄稼户和农田,并没有什么好玩的。林秀见玉笙实在喜欢这荷塘,便问了他们荷塘的情况。众衙役告诉了他,他想了一想,便走到玉笙身边来。
玉笙同丫头们在荷塘边采了些野花野草,晴烟还在草间捉了两只蚱蜢。郁金拿草编了个小笼子,把两只蚱蜢放进去,两只虫便在里头弹腿振翅,爬来爬去。众人都拍手说:“真有趣。郁金的手真是巧。”
玉笙见了这小笼子,接过来看了看,说道:“我竟不知你会的这样多。”郁金道:“不过是些乡下玩意儿,不值什么。姐姐们要是在乡间生活过,也许比我还编得好呢。”玉笙道:“你何不编个大些的,再密些,把萤火虫放进去,那更好玩。”郁金道:“有理。等哪天捉了萤火虫来试试。”
林秀见她们玩得兴浓,连头上毒日头都不顾。眼看已近正午,走来说道:“热不热?该吃饭了。这荷塘又没长脚,吃了饭再来吧。”玉笙抬头一望,果见那边街上的人已稀少了,塘里采莲蓬的妇女们也不见了。只觉头顶发烫,伸手一摸,头发都晒热了。于是一边往荫凉地方走一边说道:“今年这秋老虎真厉害。都过了八月半了,还是这么热。”
几人在树下等着,衙役们找来几顶轿子,他们便坐了轿子回镇上去。到酒楼里时,骆清辉正在那里等得不耐烦。见他们来了,忙叫店家上菜。吃过饭收拾一番,林秀便叫上骆清辉同去塘边游玩。
骆清辉指着外头的日头,说道:“你瞧这天气,就是流放的犯人也没有这个时候赶路的。天长,回去歇了中觉,待热气退下去些再去不妨。”林秀听了看看玉笙,玉笙也觉他说得有理。于是众人回房去歇歇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