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报纸发行以来,讨论度最高的无疑是杨卫林撰写的文章,近日动物园的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贾彦玲执笔的法治教育,虽比不得前者的红火,但至少在读者群体中小有影响。唯有郑立源负责的农业模块,仿如一潭死水,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
“立源,看来你要请客呀。”
春风满面的杨卫林从背后靠近,将手搭在郑立源的肩上,俯下身笑得贼兮兮,虽张扬但又不讨人嫌。
“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你看怎么样?”
“愿赌服输,你和彦玲看看要吃点什么。不过可别太贵啊,我这小钱包禁不起大出血。”
郑立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嘴角勾起一抹笑,语气温和。
“没问题,兄弟怎么会坑你呢。”
最后挑来挑去,三人选了一家消费适中的餐馆。
等待上菜的过程中,杨卫林捡着桌上的花生米扔进嘴里,看似随意地开口。
“我说立源,你要不考虑换个主题吧?”
郑立源举起茶杯的动作一顿,没有接话,一旁坐着的贾彦玲也噤声,不敢随意插嘴。
气氛顿时变得沉默尴尬。
“这才哪到哪,还早着呢,没有到放弃的地步。”
郑立源明白他的好意,顺势喝了一口手里的茶,开口打破僵局。
听了他的话,杨卫林皱起眉头,眉骨高高隆起。
“你这何必呢。最开始林编是支持你,一次不行没什么,但往后呢?你别怪兄弟说话不好听,但我确实不看好农业文章的市场反响。这样子发下去,除了让自己履历难看,我不觉得有什么意义。甚至到那时,你会被贴上一个扯不掉的标签,失败者,不受市场欢迎的编辑。届时别说是换方向了,连能不能做这个负责人都两说。”
默默喝茶,将自己存在感缩到最小的贾彦玲也难得发声,“对呀,郑大哥,杨大哥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郑立源俨然一副你们说你们的,我听不听归我的态度,耸了耸肩,“再说吧,如果到时候真的失败了,我也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对得起身上这张文人的皮。”
“真是倔驴一个。”
见劝不动对方,杨卫林摇摇头,叹了口气。
“下班就别操心这些了。来来来,菜来了,赶紧吃。”
不想因自己的事弄得气氛就此低沉,郑立源赶忙转移话题,招呼两人吃起来。
在几乎没有人看好的时候,殊不知,真正的影响才悄然开始。
距离城里四十里地的勤水村,就着昏黄的煤油灯,村长坐在矮桌旁,小心地展开手中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报纸。
头版的时事新闻跟过去一个星期的没有什么区别,依然在讲第一届人代会。纵使新闻刚出来时心里再激动,看得多了也已麻木。
他熟稔地翻过这一页,却看到意料之外的内容。
真有意思,报纸居然还有专门写农业的,村长心想着,头颅也不由地凑近。
他眯起眼睛,一边看,嘴里还不自觉地念了出来。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但对蛋白质组成的影响不同,在多数情况下,可提高玉米子粒醇溶蛋白含量,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
一堆的专业名词劈头盖脑地砸过来,毫无疑问,村长被绕晕了头脑。
“这嘛玩意儿呀。”
眼不见心不烦,他正想跳过这篇冗长枯燥的专业文章时,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村民们捧着干瘪玉米时愁苦的脸庞,掏钱买肥料时肉疼的脸庞,施肥时小心翼翼的脸庞。
村长叹了口气,又把报纸翻了回去,苦着一张脸,正准备埋头钻研,手肘一个用力,隐于黑暗中的配图暴露在了光线之下。
“感情还有图呀!”
不得不说,生动形象的小人图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地区是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看完配图后,村长虽不说百分之百了解文章的内容,但至少核心信息是掌握了。
他长吐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摇摆,不知是否该相信。
对于报纸上面的内容,他一方面觉得是铁嘴豆腐脚,能说不能行,但一方面又觉得知识人写的东西,又是什么蛋白,又是什么氨酸的,看起来挺像一回事,说不定真能行。
思前想后,算前算后,村长决定还是冒险一试。毕竟,如果验证出来是真的,那村里的人就能够用最少的成本,种植出高品质的玉米。低成本,高售价,其中的利润足够改变勤水村贫困的面貌。
越想越心潮澎湃,村长坐不住了,也不管外头沉沉的夜幕,径直去找说得上话的人商量。
“铁叔,这一本万利的事情,我是觉得能试试。”
满头白发的铁叔身形虽有些佝偻,但锐利的眼神,雄浑的声音无不显示着他的老当益壮。
听了村长所说的,他用桌腿敲了敲手里的烟杆,有些质疑。
“这玩意儿真的像写的这样吗?莫不是那些娃娃们乱来的,纸上谈兵?”
“我看你有些被冲昏了头脑,说的倒是轻巧,这可不是小事,而是大家一个季度的收成,多少人指着它过活。”
被泼了一瓢冷水,情绪高涨的村长稍微冷静了下来,但他依然不想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铁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事要是成了,改变的就是我们整个村子,我实在不想因为觉得冒险而怯步。”
铁叔吸了一口旱烟,吐出的烟雾笼罩住脸庞,遮盖了神情。
“唉,柱子,这样吧,明天你召开大会,直接把消息告诉大家。无论愿不愿意尝试,都任凭个人意愿,自己负责。”
村长,也就是他口中的柱子点了点头,“行,铁叔,按照你说的做。”
第二天傍晚,农忙归来,村民们刚在自家院子里歇了口气,就听见外头响亮的锣声。
“咋了这是,怎么突然开大会呀?”
“我也不知道啊。”
每个村民都是一头雾水,但还是依照指令陆续从家中出来,前往村口大榕树下集合。
“各位!”
见底下人来齐了,村长站在高出一级的台阶上,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有一件事情要告知。在最新的一期报纸里,有篇文章专门是研究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这里面的结论提到,每平方公顷,也就是十五亩地,只需要施一百二十五千克,也就是二百五十斤的氮肥,就能够种出高品质的玉米。”
底下的村民们听到这番话,一片哗然。
“村长,这是真的假的?能保证吗?”
“对呀,村长。”
他们一个个都迫切地盯着上方的村长,想要求一个肯定的答复。
在众人灼灼目光下的柱子村长摸了一把额上的汗,斟酌开口。
“关于文章内容的真假,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也没这么干过,所以没办法保证,这就是把消息告知大家的原因。干或不干,任凭选择。想要赌一把的,或者觉得风险太大想要观望的,都是自行决定,不强制要求大家统一行动。如果有想干的,可以来我这儿登记一下。毕竟是新鲜玩意儿,到时候大家还能合算一把,免得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