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宽一愣,随即就点头道:“是,说过。”
“其余人都交代,并未从李林口中听过钟令二字,石二、齐三、孙庥三人随李林前往定河村,也是进了村口才得知钟令其人,且石二供述,你交代过他,务必向李林问出那人是谁,由此可见,在你们持质当夜,你也未曾听过钟令二字。”
“大人,石二戴罪立功,死刑可免,难免不会为了钟令做假口供,小人不服。”
县令又提上了几个人,这几人在之前的审讯中因情绪崩溃,都说过是张宽在狱中让他们串供,多次提到死也要拉个垫背的之类的话,一个衙役将他们的询问笔录交给县令,县令才念出来,张宽便面色不甘质问道:“严刑逼供之下,必有县尊想要的供词,小人不服,小人要上告!”
县丞怒道:“罪犯张宽,胆敢诽谤朝廷命官?”
他才说完,便有两个衙役将张宽押住,定论道:“兹有罪犯张宽、王三……”
他念完结案陈词看向娄司马与袁参军,见二人都无异议,便也无视了张宽等人的叫喊,只叫押下堂去。
钟令三人都欲施礼离去,县令喊道:“钟令留下。”
钟令步子一顿,揖身应下,又转身请求会娘道:“我祖母还在家中候我,劳烦会娘替我送个信,免得她老人家担心。”
县令见了笑道:“我也不是留你用饭,不会耽搁。”
宋管事闻言微微一笑,向钟令道:“何必叫会娘多跑一趟,我家郎君本意便是叫我今日上门去给老妇人拜年,如今天色尚早,我正好还赶得及跑一趟,钟郎君安心陪县尊说话,不必担心老夫人。”
听到这话,先前一言未发的袁参军眼皮忽然跳了跳,去看娄司马,见他神色镇定,便也恢复容色,然而宋管事他们才走,他便语气怪怨道:“宋中使竟为了这学生放话威吓,看来郑三郎还真是个仗义的啊!”
县令与县丞听到他们喊“宋中使”,对视一面后问道:“原来宋管事竟是宫内人,下官不识,险些得罪了。”
县令官阶比袁参军高,这话显然是问娄司马的,娄司马便笑道:“都出宫十多年了,说不上得罪,张大人言重了,倒是这学生,你姓钟,又是龙门乡的,可识得礼部钟信钟大人?”
钟令低着头,“正是族中叔公。”
袁参军顿时笑道,“好小子,我要早知道你叔公有你这么个晚生,早让他送你进淮城军了,书生寒窗十年,沙场一战封侯,我听张大人与周大人说,你骑射本领高超,又使得一手好刀,不如投来我麾下,你意下如何?”
娄司马笑道:“你是多了一桩书生投笔的佳话,只怕裴祭酒要不乐意了,学生,不必理他。”
“是。”
袁参军大笑几声,上前拍着她的肩膀道:“好学生,抬起头来,畏畏缩缩失了虎贲气魄。”
钟令这才抬头看向他们,入目便是袁参军一张黑脸,笑得十分憨厚。
“好神气的眼睛,不该从文。”袁参军赞叹中夹着惋惜,对娄司马道:“娄兄瞧瞧,这精神气。”
钟令微笑着看向娄司马,瞬间心神冰凉。
娄司马皱眉,并不反驳,只想这学生目光板滞,神情呆愣,何来的精气神?
钟令在他的注视中垂下眼睛,被袁参军喊了一声才回神,“学生走神了,大人勿怪。”
“不要拘谨。”娄司马道,“我叫张县令留你下来,不是私事,最近信阳县不太平,淮城军有意在临近几个县清缴贼寇,你武艺出众,又熟悉本地山林,我们准备从信阳县开始,到时候还得请你做个先锋。”
钟令心有不愿,还想去看县令,娄司马便扳着她的肩定定看着她,一副不容拒绝的姿态,她动作凝滞片刻,便也拱手应道:“若为清扫贼寇,学生义不容辞。”
袁参军望着她,只觉得她的神容变得不太一样了,却说不出来哪里变了,似乎是笑容变得不太顺眼了……
娄司马赞了她两句爽快,又与县令寒暄了几句,在县令要留饭时拒绝道:“还需回营向大将军禀报,好早日制定讨贼事宜,不便多留了。”
说罢叫上袁参军,对钟令微微颔首后便离去了。
钟令目送他们离去,等两人身影不见了才听到县令道:“适时讨贼,想必也只得三五地痞无赖罢了,淮城军出手,自有他们的考量,你年纪小,不必出头,跟着去一趟指指路就是了,要是遇到危险了不要顾其他人,只管好自己,该跑就跑。”
钟令一怔,没想到他会这样说。
县令笑了笑,“回去吧,家中还有祖母等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