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盛宁姚华录 > 第14章 百合莲子羹

第14章 百合莲子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宫人立刻接过肖璧手中的纸张,恭敬地递给皇帝,皇帝草草扫了两眼,叫人送下去。

宫人把证据递到了盛闻手里。

盛闻:?

我看吗?盛闻将信将疑,把那些证据看了一遍。

不得不说,肖璧的证据确实做得干净又漂亮。从京城何年何月开始糙米涨价,融氏商行的商队几次经过陈州,每次运走了多少糙米,全写的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在受灾的陈州,糙米的价格已经到了二十五文钱一斤的地步。

比最初足足翻了□□倍。

其下又有供词,写明了陈州当地的粮商并非故意抬价,而是融修文暗示他们自己在朝堂中有个正四品官的姐夫,勒令他们为虎作伥,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盛闻理好证据,让宫人把这些拿给谈康盛本人看。

谈康盛看完了证据,仍旧不发一言,站在原地。众臣分着看了那些证据,各自心里有了计较。

“臣以为,应该立刻将谈侍郎免官,并抄没家产充入国库。”肖璧振振有词,“使人携赈灾银粮即刻奔赴陈州。”

“太子,你说。”皇帝问道,“应该怎么办?”

“儿臣以为。”盛闻顿了顿,忽然有种在课堂上被老师突然提问的错觉,他理清了思路,才开口说了起来。

“其一,儿臣以为安乐公世子所言不可尽信。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古有四民。”盛闻道,“士为尊,商为末。彼等商人,唯利是视,其行径可鄙。”

从前盛闻自己也是商人,他可不想把自己也骂进去,于是又道:

“虽有不少商人以诚为本,乃是利国利民的义商,但这些所谓受谈侍郎蛊惑欺骗而哄抬粮价的商人显然不属于此类。”

“他们的银子也没少赚,一出了事就把事全推到谈侍郎身上,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盛闻道。

“俗话说,法不责众。但长此以往,人人犯了大雍律法就往他人身上一推,只说一句法不责众,我大雍律法何在?”

“可…”一顶蔑视大雍律法的大帽子往肖璧脑袋上一扣,他顿时不淡定了。

“住口,孤还没说完。”盛闻骂道。

爽到了。这就是仗势欺人的感觉吗?

“其二,陈州既然遭灾,为何陈州知州迟迟不报?其中到底有何关窍,又有何人掣肘?”盛闻淡淡地瞥了肖璧一眼,“为何安乐公世子对此反而只字不提?是否早有钩连?”

“其三,谈侍郎知情不报,亦有罪责,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哄抬物价乃是不争的事实,应判处流放之刑。”

“儿臣以为,应将此案相关人员全部收押,再派钦差前往陈州,查明此事。”盛闻总结道,“在查明此事之前,涉案之人都不得离开京城。”

“说完了?”皇帝问。

“说完了。”盛闻老实地道。

“那就按太子说的办。”皇帝道,“谁还有事启奏?”

众臣讷讷不语,可能都被肖璧这个重磅炸弹炸懵了。

“无事?无事那就退朝。”

皇帝率先离场,盛闻跟着群臣跪地,“恭送陛下。”

盛闻拍了拍衣摆上的灰站起身,溜溜达达地往自己的东宫走,他特意吩咐轿子走慢一点,估计着第一天上朝遇上这样的大事,皇帝爹肯定要问他几句话。

一宫人很快迎面走了过来,盛闻道,“父皇找孤么?”

“不是。”宫人低声道,“是太后娘娘有请。”

盛闻顿时心道不妙,这才下朝多长时间,太后奶奶就把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弄明白了。

该不会是想让他把肖璧表哥捞出来吧?这时候羽林卫应该已经到安乐公府上,把肖璧囫囵打包塞进刑部大牢里了。

若他是皇帝,即使是亲母子,皇帝也不会喜欢太后的手伸太长的。

今天盛闻提议把参与这事的所有人全抓起来送进牢里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他没偏向哪方,也没故意打压谁,全一视同仁地扔进牢里,话里话外地都挑不出错来。

要是盛闻特意给哪一方好脸色,生性多疑的皇帝搞不好会以为他盯上自己的龙椅,想提前坐一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