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甘为外室 > 第38章 瘟疫(一)

第38章 瘟疫(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付澈的气势不比陈靖弱,上前一步目光炯炯道:“回皇上,前几日确实听军中人说过此时,事发于京城外,来了不少面红体热的难民,但这种情况往常也不少见,只说天气严寒,都当普通风寒受凉看待,抓几副药吃便没了症状,无人在意,也无人当要事汇报。”

瘟疫事不得造假,关乎着国运也容不得隐瞒,陈靖付澈在陈述事实,在周璟看来只是在找借口。

“照这么说来,所患是流病是在这几日间流传起来的,论大周国史看,百年来也存在过大大小小的瘟疫,可记载中却从未有说过同这般突然显现的流病。”周璟手搭在双膝上,冠冕产出的阴影覆住眉眼的位置,面首微垂正好朝向众臣,只是平静的说话,字字句句听出了哀愁:

“以江夏为中心,金陵,徽州,汴梁,潭州,晋阳,渭南多地受难子民高于健全者,各城郡守皆说药不对症,无药可医,城内外溃不成军,封锁城门为时已晚,患病人数急剧增加,一夜间甚至翻倍。”

历代君王还未成王前,爱民是必不可少的教导,帝王本性心系天下,子民受难帝王不宁。

周璟从未受过君王礼教,甚至没用旁听的机会,而事到如今,能说他是一位昏君吗?他显然不必别人差,至少创了盛世。

他有些急了,这种溢出表面的情绪,和各怀鬼胎的大臣周旋这么多年,喜怒不形于色就是他的成长,现在,在这事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不值一提。

“有民才有国,各位爱卿现已知晓事态的严峻,多耽搁一刻就会有难以预料的后果,下朝之后朕布一道圣旨,朝廷即刻向各地发放赈灾粮,并册封钦差大臣,携多名御医前往灾区。”周璟缓缓道出,双眼扫视着龙椅下的人,仔细看着不同人不同的神情。

这次,出头鸟出现的慢了些,语毕后无人应承。

钦差大臣这可不是个好活,听着威风堂堂,代表朝廷奉命行事,到了何地任谁都要给几分面子,官威大属实,要说任命就职,大部分人还是思量一番。

钦差大臣是奉命去往灾区,以身作则体桖民情,冲锋陷阵自入敌营,办的好加功进爵,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办的差也留在史书,后辈也只会谈论起碌碌无为的污名。

因为今年多了一项科举,朝中上下人员调动,各部掺杂了新面孔,此次重任对年轻人来说是个机会,即便危险重重也有人跃跃欲试。

光凭信任度,周璟心里已经有了可以托付的人,面首不自觉朝一个方向转,抬眼对视,正好两两相对。

沈长秋面带浅笑目光坚毅,他做到了唯君马首是瞻,是周璟排忧解难的好帮手,这相视一笑很明显了,只要一声令下他便会前往灾区。

“故考虑此次瘟疫不凡,钦差大臣一职还得仔细对待,办的好加官进禄为基本 。”周璟话到嘴边稍稍停顿,下意识去看陈靖的方向,事已至此还不为所动,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连着平时爱搭腔接话的人也哑了口。

陈靖确实是心不在焉了,垂眉若有所思。

经不起推敲,周璟大致一想便知晓了原由,又惊又喜,没想到一份从后宫出来的书信还真能扰人心智。

好极了,周璟这样想,他甚至做好陈靖下朝后的独自觐见。

清清嗓子,周璟又象征性说了几句煽动人心的话,在场的人你看我我看你,窃窃私语没个准头。

一句话,贪图事成后的名誉,又怕过程中的险阻。

无人参杂办成一件事周璟求之不得,没人自荐就等着下圣旨,就在定夺的话就要脱口而出的时候,沈长秋撩撩长袖都做好谢恩的准备,末尾端,有一人不合时宜站出。

背对着殿门的人不知身后的变故,周璟立于高台看得清,细小的动向他总能第一时间察觉,不可置否,他的眉头随着出列的人紧皱起来:又是苏逸,好大喜功的姿态还真和陈靖如出一辙。

还未启奏,就已经安上了名头

“禀皇上,瘟疫一事迫在眉睫,当下为重的是赈灾济粮,只是瘟疫的变化重重,不可预测又多了几分风险,臣一腔热血不惧险阻,斗胆自荐,愿为钦差即刻启程。”苏逸态度坚决,说辞又大义凛然,听声回首后的众臣脸上挂着不可置信。

笏板挡住苏逸的脸,还不够,头越来越沉埋的更深,用不上余光,只听声,暗涌的波动一瞬间平稳缓满。

他知道,这次是他鲁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