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丁妍将肚子里的疑问咽了回去,换了个不那么冒犯的问题:“刚刚在山路上,是那些人把你绊倒了吗?有没有受伤?”
他摇头,因为摇头他长长的额发耷拉下来,遮住了眼睛,他就任凭那些头发耷拉着。
看来他也不想提刚刚险些晕倒的事,丁妍秒懂地想。
丁妍并不介意沉默,她本身就是一个越不说话、越不动就越舒服的性格,所以也没有刻意找话。
一片静默中,窗外摩托车驶近的声音显得很大,丁妍转头向窗外看。
床上的宋辛澜也站了起来,但站起来的他第一件事是戴上口罩兜上帽子,只留了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这才走出去。
隔着窗子,丁妍见他沿着院中小径,走向院门。他走得很慢,而且走到一半时,不知道为什么他又停住不动了。
丁妍不懂地看着不动的宋辛澜。
几分钟后大门外传来摩托车的声音,有人隔着院落的小木门,将一堆饭盒放了进来。
她看了看送饭盒的人,又看了看小径上的宋辛澜,见他依然不动,甚至连目光都没有跟院子外送餐的那个人相接。
这是——社恐到这个程度了?
连送餐的人都不愿意见?
果然下一秒送餐的摩托车一走,宋辛澜就迈动步子,去大门口将餐盒拎了进来。
是重度社恐,还是单纯懒得跟人来往呢?丁妍盯着他向回走的身影,在心里想着。
每次出门都用口罩遮脸,戴着帽兜,那长长的头发现在琢磨起来,应该也是故意不剪的。
她曾在十五岁的那一年跟宋辛澜念同所中学——临江最贵最好的私立南湖中学,她是因为姐夫的关系,从另外一所普通中学转过来的,那时宋辛澜已经初三了,是南湖中学的校草。
因为姓宋,他在这所学校内无人不知、无人不识,很多女生都喜欢他,毕竟除了宋家这个大靠山,他的相貌也是同龄人中最好的。
不多的同校读书的记忆,她记得宋辛澜参加过很多集体活动:篮球赛、国庆汇演、五四青年营、校园演讲大赛、校园摄影大赛、校园书法绘画展,宋辛澜每一样都做得出类拔萃,那个时候的她甚至觉得宋辛澜是个社牛。
中间隔了十年,发生了让他难过的事了?
不然当年那个阳光朝气的少年,怎么会变成一个重度社恐呢?
宋辛澜将饭盒放在堂屋的饭桌上,示意丁妍出来吃饭。
两个条凳,破破烂烂,晃晃悠悠,一人坐一个。
饭是白米饭,菜倒是有四样,蒜末炸鱼,河虾炒酸菜,酸辣土豆丝,外加一个辣炒蒜苗。
都是当地人的口味,对沿海长大的丁妍来说,略微有些重口。
但因为丁妍没奢望过现在这一幕:跟宋辛澜相对而坐,相对而食,听着他吃饭的声音,看着他吃饭的模样……
所以她一边吃一边觉得,眼前这些口味怪怪的菜,是她平生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太好吃了,吃饭竟然是这么享受的事情吗?
一定是她太饿了,她心想,一口气吃光了整盒饭,因为紧张,她夹菜的筷子不停地抖,而她就这么一边紧张着,一边吃撑了。
肚子一饱,奢望滋生,她想将眼前的这一幕记录下来——跟他合一张影,普通的房屋背景,普通的人间烟火,两个人相对而坐,相机一闪,就此定格这一瞬间……
“这饭菜不是外卖,是房东做好了送过来的,你可以多吃点。”
他的声音打断了丁妍的妄想,她一愣,看着对面的宋辛澜。
“我租的这个房子,是房东的旧房子,她住得不算远,饭菜是我从她那里定的,很干净。”他又解释了一句。
丁妍心怦怦地跳,筷子不听她使唤地又伸了出去,夹了点儿蒜苗。
蒜苗用本地的酸辣椒炝炒的,没有米饭咽,嗓子被辣得要冒烟,丁妍忍不住咳了一下,对面的宋辛澜见了,将自己旁边的半盒米饭递给她。
丁妍看了看眼前的半盒米饭,又看了看他面前的餐盒——所以他那么高,饭量不到她的一半?
是不能吃,还是不喜欢吃呢?
他们俩的故乡临江是个海滨城市,丁妍襁褓那么大的时候,被亲生父母遗弃,她养父母收养了她,后来养父母也去世,养父母家的姐姐丁韵把她养大了。
她姐丁韵长得很美,但家务做得超烂,饭菜也就是煮熟了,有时候盐都忘了放,好在她姐凭美貌嫁的姐夫是个超人,一路凑合着活着的姐妹俩因为她姐夫,过了几年好日子。
曾经丁妍立誓等自己长大了,要好好学做饭菜的手艺,给姐姐一家做好吃的:让手艺稀烂的姐姐别做了,让操劳的姐夫可以歇歇,让两个小外甥可以吃得更有营养,可惜还没等她真的长大,她姐也没什么机会尝妹妹的手艺,年纪轻轻就过世了。
丢下失魂落魄的她姐夫,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个人去了天堂。
所以丁妍做饭菜的手艺,一直没什么用武之地,一个人吃饭,很容易就凑合一口,根本不想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