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家这个名字,在平民百姓的世界里,犹如高悬的明灯,声名远扬,其影响力绝非仅仅源自静扬山庄那令人瞩目的地位。
权势地位这种东西,对于那些已然沉沦至社会底层、在泥沼中苦苦挣扎的平民百姓而言,冲击力并非最为强烈。相反,那些处于社会中层、在向上攀登的荆棘之路上四处碰壁,却又时刻面临着向下坠落深渊危险的殷实之家,对权势的感知更为敏锐和深刻。毕竟,若仅仅凭借权势,世间不乏那些嚣张跋扈、仗势欺人的所谓“亲信”,他们如跳梁小丑般,在权势的庇佑下肆意妄为。
而金管家之所以被平民百姓们牢牢铭记于心,是因为他身上兼具着令人敬畏的善心与令人胆寒的狠辣这两种极端却又奇妙融合的特质。当普通百姓在生活的狂风暴雨中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之时,若有幸寻到金管家的门下,往往能在他那里觅得一条生机,找到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因此,在不少百姓家中,金管家的名字被满怀感激地传颂着,人们对他感恩戴德,视其为在黑暗中引领他们走出困境的救星。
然而,世间总有一些心怀不轨之徒,妄图以装模作样的可怜姿态骗取金管家的怜悯与救助。然而那些心怀鬼胎的骗子及其全家,在金管家知晓真相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点风波都没起来。周边村子里曾有传言悄然流传,说有行商的村民在矿场附近瞥见了似曾相识的面孔。但仅仅是这些悄无声息消失的住户,便足以让那些心中有鬼的人胆战心惊,他们下意识地便想摇头否认与自己有任何关联,仿佛这样就能驱散那如影随形的恐惧。
此时,冯拓见主家已然明确发话,自然不敢再固执地坚持说自己早已找好下家,一心想要带着全家脱离庄子。当初他提出离开熟悉庄子的想法时,家中便因此事掀起了一场不小的争执。如今事情出现这般转折,倒是让原本忧心忡忡、满脸愁容的父母心中稍稍安定了些许。毕竟,他们没有离开耕耘多年、无比熟悉的田地,正如那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若说走就走,离开住惯了的屋子和田地,他们便如同在狂风中漂泊无依的飞絮,内心始终会被恐慌与不安所笼罩。
冯拓暗自思忖,若自己的判断无误,金管家自身恐怕难以拥有如此庞大且令人敬畏的势力,那么,其背后主家静扬山庄的主人,必然有着宏伟而深远的图谋。冯拓自恃年轻,虽不敢狂妄地断言自己未来必定能大有作为,但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不甘平凡、拼搏闯荡的炽热火焰。一家老小多年来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全力供养他,家人往后的生活究竟会走向何方,全然取决于他在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上能攀爬至何种高度。主意既定,冯拓没有丝毫耽搁,当晚便在昏暗的灯光下,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了行囊。次日清晨,天色微亮,他怀揣着马文才随手给予的信物,迈着坚定的步伐,毅然敲响了静扬山庄那扇威严的大门。
小厮将令牌毕恭毕敬地呈到金管家眼前时,金管家不禁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小小姐携孙少爷定居扬州府已有一段不短的时日,他们对外所展现出的悠然姿态,让不少人都深信,他们只想安心沉浸在文人墨客的雅趣之中,以书香传家,彻底远离那充满权谋争斗的权势圈子。然而,金管家作为追随主子多年的忠仆,心中对自家小姐的脾性了如指掌。他深知,自家小姐自始至终都未曾向命运低头认输,她的内心深处,始终铭记着自己姓萧,那份与生俱来的骄傲与坚韧,从未被岁月消磨。
“你此前在都尉府的庄子里吗?那你可知道,静扬山庄与原先的庄子有何不同之处?”金管家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看向眼前这个面容尚且稚气未脱的后生,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金管家在静扬山庄已然度过了大半辈子,为了主子,他不辞辛劳,踏遍了整个大晋的广袤土地。他忠诚地守在小姐身旁,亲眼见证小姐历经艰辛生下小小姐,看着小小姐从牙牙学语的孩童逐渐长大成人,步入婚姻殿堂,却最终走上了与小姐同样坎坷、布满荆棘的道路。当初得知马太守那令人发指的恶行时,金管家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揉碎,痛彻心扉。
金管家内心深处十分清楚,自己出身低微,根本配不上小姐。小姐不仅为他报了父母的血海深仇,还将他仅存的亲人弟弟妥善安置,这份恩情重如泰山。因此,他心甘情愿一辈子做小姐最忠诚的奴仆,如同一条忠实的狗,只要能常伴小姐左右,守护在她身边,便心满意足。可如今眼睁睁看着这母女二人皆遭遇如此不幸,如今的后人更是只剩下孙少爷一人,而孙少爷的夫家形同虚设,毫无助力,金管家心中满是不甘,那股不甘的情绪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胸腔中肆意翻涌。如今,孙少爷不知因何缘故,似乎打算重走小姐曾经走过的艰难之路,金管家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能为主子效力、改变现状的机会。
“小人不知,小人只清楚,往后效力的主家是马少爷。”冯拓隐隐约约察觉到金管家话中蕴含的深意,只是内心深处既不敢往深处去想,嘴上更不敢轻易说出口,只能小心翼翼地回应着。
“小人不知,小人只明白,往后效力的主家是马少爷。”冯拓隐约明白金管家想说的是什么,只是不敢想,更不敢说。
“如今能明白这点便足够了,其他的,日后你自会渐渐知晓。”金管家言罢,挥了挥手,便安排身旁的人手将冯拓带去学习静扬山庄的规矩。在他看来,总得先将这个年轻人晾上几日,仔细考察一下他的忠心与才能,之后才能依据他的表现,决定将他安置在哪个最为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为山庄发挥最大的价值。
---------------------桓秋的谋划---------------------------
从自己手中送出去一个人,这本身并非难事,但桓秋深知,绝不能白白送人,必须有所谋划。哪怕马文才是她未来的夫君,她也不想做亏本买卖,特别是人才的亏。桓秋虽无法预知未来,但马文才知晓一些隐秘之事。尽管马文才从未向她详细说明,可桓秋心思敏锐,通过马文才平日里的种种反应,很容易便推断出冯拓未来必定会拥有不凡的身份和地位。
作为桓泽倾尽全力、悉心教导了两辈子的嫡女,即便前路被迷雾重重笼罩,充满未知与迷茫,桓秋在许多关键之处依旧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知。比如说,她深深明白如今这世道对女子是何等的苛刻与不公,女子在这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犹如被层层枷锁束缚的飞鸟,难以自由翱翔;比如说,她清楚地知道,无论是男是女,若没有牢牢握在自己手心的实力,就必然会被外界的诸多因素所束缚,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比如说,她也明白,她与马文才如今相互选择,固然有着两辈子积累沉淀下来的深厚缘分作为基石,但不可忽视的是,她背后桓家所拥有的强大势力,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震慑作用。所以,她光明正大地让自家庄子上的佃户前往静扬山庄,然而,出于长远的考量,她并未让佃户全家彻底离开桓家的势力范围,为自己日后的布局留下了关键的后手。
桓秋对静扬山庄的行事风格了如指掌,凭借她的经验和判断,她断定冯拓的家人在原地留不了太久,最长不过半年,便会被静扬山庄以各种理由要走。因此,她必须争分夺秒,尽快在冯拓的家人中发展自己的人手。唯有如此,她才能在未来既借助马文才的势力达成自己的目标,又能在必要时对其势力进行有效的约束,确保自身的地位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