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梁祝之回归 > 第23章 23今生-桓秋的事业准备

第23章 23今生-桓秋的事业准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桓泽在扬州府担任都尉一职,日子过得虽算不上一帆风顺——屯田生产总有各种鸡毛蒜皮、疑难杂症一样的事情发生,但也并未遭遇什么太过棘手的挑战。自远古以来,扬州府便是一片富庶之地。在这里为官,只要你不贸然挑战各方势力的核心利益,秉持着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日子通常都能过得较为惬意。毕竟,此地的盐商们个个富得流油,且绝非愚昧之辈,他们精明世故,善于周旋。

而各个氏族在这片土地上也都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桓泽身为外地氏族之人,担任都尉期间,在未显露出抢占更多地盘的野心之前,本地氏族对他也都还能给些面子,彼此相安无事。毕竟,在这利益交织的复杂局面下,维持表面的和谐,对各方而言都是有利可图的。

随着岁月的车轮缓缓滚动,桓秋的年龄与日俱增,见识也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愈发广博。对于上一世吕后和郡主的谆谆教导,她也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曾经那些如迷雾般晦涩难懂的话语,如今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撤去了遮挡的纱幕,渐渐清晰地展现在她眼前。

与此同时,桓泽的野心也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幼苗,随着桓秋的成长而不断膨胀。当桓秋年满十四岁时,桓泽已在扬州府任职长达六年之久,然而都尉的位子却始终纹丝未动。这并非是桓泽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更高的职位,实则是桓家出于长远规划的考量。家族将人手安插到一个城池并非难事,但若想在当地拥有举足轻重、一呼百应的地位,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涉及到诸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与权力制衡,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要想不触动本地氏族那根利益的神经,只能温水煮青蛙。

桓秋作为桓泽的女儿,日子过得比普通庶民要好得多。她想做什么,只要不出格,桓泽也没有不同意的。然而,即便如此,她依旧有着诸多限制。由于尚未成亲,她手中可自由支配的现金钱财并不充裕,仅有桓泽为了让她积累经验、练手而给予的几个铺子。

彼时,佛教在民间极为盛行,桓秋深知通过布施这一途径,能够在民众中获得一定的声望。此外,凭借自身的文才,同样也能赢得他人的赞誉与声望。尽管桓秋对自己的文才并无十足的把握,但还是咬咬牙列在了待办事项里。有了声望才能更好更快地获得人手,而有了人手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济世救人。

不错,桓秋的梦想,就是这么大。

虽然说,桓秋是氏族贵女,但是,做鬼时的青州府,不仅仅是豪门后宅,她见过,还有普通百姓的日子,她也见过。

她什么都见过。从未少过的流民,乞讨者,易子而食的饥荒。

她也什么都记得。她记得,那满目疮痍的土地,没有人,或者说,活下来的,都不是人。

史书上的“大饥,人相食”短短五个字,写不尽荒芜与地狱。那是真正的与历史对视。

桓秋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但是,总觉得,真正的人世间不该是这样子的。

如果马文才知道桓秋的想法,也许会明白,他见过什么样的日子才是人过的,但是他不知道,也没想知道。与曾经以另一种形态自由过的桓秋相比,马文才从未真正与底层百姓对视过。

然而,虽然心中有些不明白,但是桓秋还是想要做些什么。如今她还并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子。

她不知道八王之乱的战火熊熊燃烧,与外族入侵的铁蹄肆意践踏,严重破坏了本就脆弱的农业生产。大片的农田荒芜,农作物颗粒无收,百姓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她不知道统治者们对此漠视不管,依旧过着奢靡享乐的生活,上层社会与底层民众的生活犹如天壤之别,严重割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