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梁祝之回归 > 第31章 31今生-桓秋关注农业,关心天下百姓的生计

第31章 31今生-桓秋关注农业,关心天下百姓的生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桓秋始终牢记自己的目标,在手头积累了足够资金后,预留出充裕的流动资金,其余的钱财全部用来购置土地。出人意料的是,整个过程竟出奇地顺利。手下人收集到田地的消息到她的手里,所有卖土地的缘由,她都看了,生怕有人不愿意卖,而手下人为了立功强迫。她仔细核算每一笔交易,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在与别的氏族为同一片地发生冲突的时候,她展现出的冷静与果断,让许多经验丰富的地主都刮目相看。

上层氏族与官员敛财手段层出不穷,近乎无所不用其极。他们通过各种复杂的税收、土地兼并以及官场中的勾结,积累了巨额财富。因此,他们从不为钱财发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子却愈发艰难困苦。许多家庭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更别提有余钱去购置衣料。

这便是桓秋经营的走高端路线的绸缎庄子和刺绣坊,收入远超马家麻葛铺子的根本缘由。平民百姓连饱腹都成问题,哪还有余钱去购置衣料。而她的绸缎庄子和刺绣坊,专门针对那些有能力消费的富户和官员,生意自然兴隆。

桓秋曾翻阅过马文才书房中的公文,从中知晓南方遭遇水灾,黄河决堤等水患肆虐,冲毁了大片农田与村庄。公文中详细记录了受灾地区的惨状:房屋倒塌,农田被淹,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幸存的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四处迁徙,使得原本因征战而产生的流民问题愈发严峻。

扬州府虽未遭受水灾侵袭,但连续的阴雨天气,致使去年的粮食收成有所下降。桓秋敏锐地抓住这个时机,出手收购了扬州府将近半数的土地。身为氏族的下一任当家主母,桓秋虽然不能亲自走访,但是她让近身的老婢和培养出来的大掌柜们带着侍卫们,走访各个村落,与农户们沟通。她也将扬州府的中人们都召集了起来,许下承诺。哪怕田地被收购了,也允许农户们继续在原本的土地上耕种,仅收取三成租子。

这一举措在当时极为罕见,许多农户听到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倘若换作那些不讲情理的豪强收购土地,农户们恐怕将失去立身之所。就拿都尉府附近的臧家庄来说,顾氏以抵债为由,强行将其收归己有。农户们瞬间失去土地,双方爆发激烈冲突,顾氏一方伤了不少劳力,而数十户农家也因此家破人亡。类似这样的事件,在当时屡见不鲜。

然而,氏族们对此或是看不到,或是即便看到了也毫不在意。甚至在饥荒爆发之际,他们还趁机大发灾难财。市场上,粮食价格飞涨,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一时间,物价飞涨,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陷入了财力空虚的困境。此时,官家发行的铜币几乎失去了价值,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是实物交换。

桓秋此刻花费银子购置田地,从某种程度上拯救了许多濒临绝境的家庭,给他们带来了一线生机。成亲之后,马文才曾送给桓秋一本农书。书中内容极为简略,除了一些理念想法,几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但桓秋对马文才深信不疑,在收购来的农庄里,依照农书的指引进行种植。为此她召集了陪嫁农庄上的老农,让这些人全部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劳作,了解每一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并找了识字的庄头,将所有操作全部记录下来。

对于农书中未提及的部分,她便让人参照往年的经验操作。她组织佃户们进行培训,讲解新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粮食太重要了,当初抢占衣料商路的时候,桓秋从未花过这么大精力。或者说,从未如此亲力亲为过。若是能够粮食丰收,能救多少人啊!

虽说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但半年之后,用于试种的农庄有了初步成果。从产量来看,与之前相比并无太大差异。考虑到这半年的阴雨天气本就会导致产量下滑,佃户们纷纷回禀,认为这种种植方式可行,甚至比原先还要好些。

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只要能产出粮食,就不愁没有销路。桓秋对当初勇敢参与试种的农户给予了大力鼓励。她给每户人家发放了整整二十两银子,这笔钱换算成粮食,足够一家五口人吃上一年。同一庄子上,不少受家中长辈约束、不敢冒险参与试种的农户,看到这一幕,眼睛都红了。他们后悔没有早些尝试,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

鉴于此,桓秋派遣人手前往海外,寻找新的粮种。她详细安排了行程和任务,要求手下人务必带回有价值的种子和种植技术。基于之前的经验,桓秋对马文才提供的那些零散资料愈发信任,哪怕只有一鳞半爪只言片语。

然而,就在此时,大量难民突然涌入扬州府。这些难民衣衫褴褛,面带饥色,许多人身上还带着伤痕。桓泽与马文才忙于安置这些难民,官府的人手本就有限,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桓秋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马家中的人手,开设粥棚救济灾民。

她亲自监督粥棚的搭建和粮食的发放。粥棚里,大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稀粥,旁边摆放着一些干粮和清水。桓秋安排人手维持秩序,确保每个难民都能领到食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