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锦绣中华:黄道婆的现代纺织传奇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对手反扑,阴谋再起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对手反扑,阴谋再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锦绣坊的声名,如同初春的藤蔓,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地蔓延开来。旗舰店的门庭若市,“山海经·织梦”联名系列在线上线下掀起的狂潮,以及来自官方和行业的接连肯定,都昭示着这个百年老字号正以惊人的速度焕发新生。这份光芒,自然也刺痛了某些人的眼睛。

天明纺织集团总裁办公室内,赵天明面色阴沉地看着屏幕上关于锦绣坊巴黎文化交流展的新闻预告,以及那张黄道月在行业颁奖礼上捧杯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眉眼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与自信,仿佛古老的灵魂栖居在年轻的躯壳里,散发着一种令人不安的魅力。

“黄道月……锦绣坊……”赵天明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无法理解,那个在他眼中早已是明日黄花、靠着情怀苟延残喘的老铺子,怎么就能在短短时间内起死回生,甚至隐隐有了引领国潮风尚的势头?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那个被他视为囊中之物的“肥肉”,不仅没被他吞下,反而吸引了陈明远那种顶级投资人的注资,估值翻了几番!

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挫败,更像是一种对他多年经营理念和市场判断的无情嘲讽。他赵天明,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靠着精准的市场嗅觉和强硬的资本运作,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他信奉的是效率、规模、成本控制,是现代商业的铁律。而锦绣坊呢?守着那些老掉牙的“古法技艺”,讲着虚无缥缈的“文化故事”,居然也能成功?这简直是对他价值观的颠覆!

嫉妒、不甘、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像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他绝不能容忍锦绣坊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绝不能让那个年轻的黄道月成为行业的新标杆!之前那些小打小闹的骚扰,显然已经不足以撼动如今根基渐稳的锦绣坊。他需要更狠、更直接、更阴险的手段。

“给我联系猎头公司,”赵天明按下内线电话,声音冰冷,“不惜一切代价,把锦绣坊那个负责改良面料的核心技术员,还有他们生产线上几个懂‘宋锦’工艺的老家伙给我挖过来!薪水翻倍,给期权,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然而,赵天明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派出的猎头接触了几位锦绣坊的核心技术人员和老匠人,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但得到的回应却出奇地一致——拒绝。

一位年轻的技术员,正是当初协助黄道月改良棉麻面料的核心骨干,面对猎头许诺的高薪和总监职位,只是淡淡一笑:“谢谢赵总看重。但锦绣坊给我的,不只是薪水。在这里,我能接触到快要失传的技艺,能参与到真正有创造性的研发,更能感受到一种……嗯,一种叫做‘传承’的东西。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而当猎头找到张师傅,暗示他可以获得“大师级”待遇和独立工作室时,这位沉默寡言的老匠人更是连连摆手:“我这把老骨头,能在大小姐手底下,看着这些老手艺不至于断了根,还能教出几个像样的徒弟,就心满意足了。去别的地方?再多钱我也不去。”

锦绣坊内部,黄道月之前所做的努力——提高员工待遇、建立技艺传承基地带来的荣誉感、以及她本人对匠心精神的尊重和对员工的关怀——在此时构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壁垒。金钱的诱惑,在更深层次的归属感和使命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挖角计划的失败,让赵天明更加恼羞成怒。既然挖不来人,那就毁掉他们的根基!他将目光投向了锦绣坊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

一个名为张三的男人,出现在了锦绣坊的招聘现场。他看起来毫不起眼,履历普通,应聘的是一个助理设计师的岗位。凭借着精心伪造的背景和面试时表现出的“勤奋好学”,他顺利通过了面试,潜入了锦绣坊的设计部门。他的任务只有一个:窃取锦绣坊最新的设计图纸、核心工艺流程、供应商名单以及大客户资料。张三像一条毒蛇,悄无声息地游走在锦绣坊内部,利用一切机会收集着信息。

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虚拟世界打响。锦绣坊的官方网站、天猫旗舰店的后台系统、甚至内部的办公服务器,开始频繁遭受不明来源的网络攻击。有时是网站突然瘫痪,无法访问;有时是订单系统出现异常,数据错乱;有时是内部网络速度骤降,影响工作效率。锦绣坊的IT团队疲于奔命,虽然紧急加固了防火墙,升级了安全系统,但攻击如同潮水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显然是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

网络攻击的同时,针对锦绣坊的负面舆论也开始在网络上悄然蔓延。一些匿名的论坛帖子、语焉不详的微博爆料、甚至是被收买的自媒体账号,开始散布各种谣言:

“锦绣坊也就看着光鲜,上次那个‘宋锦风华’用的原料就有问题,洗一次就缩水掉色,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放大并扭曲之前的劣质原料事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