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源头计划”的成功,如同为锦绣坊这棵大树浇灌了最甘甜的泉水,枝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茂起来。黄道月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穿梭忙碌的身影,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水土再好,树要参天,终究靠的是自身的活力,而这份活力,源自于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良匠难寻,懂我们锦绣坊的将才和良匠,更是难上加难。”黄道月在一次核心团队会议上,指出了企业快速发展后面临的新瓶颈,“我们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从传统技艺到智能纺织,从国内市场到扬帆出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顶尖的人才去支撑,去开拓。”
她深知,仅靠家族成员和几位元老,早已无法满足锦绣坊指数级增长的需求。人才战略,必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立军对此早有准备,他推了推眼镜,调出一份详尽的人力资源规划报告:“黄总监,根据您的指示,我们已经着手建立了一套更完善的内部晋升机制。从学徒到初级匠人,再到高级工艺师、首席设计师、部门主管……每一个层级都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晋升通道。我们特别强调技艺和创新贡献在晋升中的权重,打破论资排辈,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脱颖而出。”
他顿了顿,补充道:“上个月,传承基地的两个年轻学徒,小周和小林,在张师傅的推荐和技术考核中表现突出,已经正式晋升为初级匠人,可以独立负责部分‘云裳’系列的织造工序了。这对其他年轻人是个极大的鼓舞。”
黄道月微微颔首,看向角落里安静坐着的张师傅。老人家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虽然依旧寡言,但那份对后继有人的期盼,不言而喻。
光靠内部培养显然不够。锦绣坊这块金字招牌,加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前沿的科技探索,也吸引了外界众多优秀人才的目光。王立军的团队,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狩猎”。
“我们刚从清华美院和东华大学签下了几位顶尖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材料学和服装设计方面都极具潜力。”王立军汇报着,“另外,欧洲那边,一位曾在顶级奢侈品牌担任过面料研发主管的华裔专家,对我们的‘未来纤维’项目非常感兴趣,已经进入最后的洽谈阶段。还有一位在硅谷做人工智能算法的博士,被我们的‘智能匠造’平台吸引,也表达了强烈的加入意愿。”
一时间,锦绣坊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才磁场。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前沿科技在这里交汇,吸引着那些既有专业能力,又怀揣文化理想和创新激情的人才。研发中心里,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与朝气蓬勃的年轻博士激烈讨论;设计部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围坐一起,交流碰撞灵感;智能工厂,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与刚毕业的大学生共同调试设备……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锦绣坊投入巨资,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不仅有针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企业文化熏陶,更有面向各层级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管理能力培训、跨文化沟通训练,甚至还有黄道月亲自参与设计的东方哲学与美学鉴赏课程。
“我们不仅要培养‘工匠’,更要培养‘文匠’、‘智匠’。”黄道月在培训体系启动仪式上强调,“技术可以学习,但审美、格局、文化底蕴和责任担当,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