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神武大将军实录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府到了。” 赶车的车夫用鞭子敲了敲门框,“公子?” “嗯。” 宋景行付了钱掀起帘子,张府外的门童迎上来扶他下了马车,门童认得宋景行身上的官服, “大人,可是要见我家老爷?” “正是,烦请通报一声,说宋景行求见。” “老爷说了,有姓宋或姓梅的大人一律请进,大人请。”

张府的大门被拉开,宋景行心下了然,郎有情妾有意。

宋景行被请进会客厅,奉上茶水,张有功很快披着长衫进屋,是位精神矍铄的老头儿,嘴唇很薄,颧骨很高,看面相很能干出在朝堂上和自己外孙大骂三百回合的事儿。

宋景行起身拱手行礼,“见过张大人。” “小宋坐,我就不与你拘礼了,还叫你小宋可好。” “悉听尊便。” 熟悉的老头儿,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称呼,宋景行一时只觉如隔世。

“喝茶,喝茶,别端着了,都是差点进我家门的人,你老师来了吗?” 张有功一句寒暄也不肯说,连宋景行头上的伤都不想问,简直把快说正事写在脸上,不过他第一句话就活活捅在宋景行肺管子上。

“老师已故。” 这回张有功就是再急切也沉默了一会儿,老人抿了一口茶,“是在垓下?” “老师被发配垓下三个月后。” 是更久的沉默,半天, 张有功从嗓子里溢出一声叹息,“当年我与你老师共事,他曾直言“文臣死谏才是不枉 ”,如今……”

“如今,老师是枉死了。” 宋景行自然的接过话,“就算不枉死,老师有罪之身,是出不了垓下的。” 大约是没想到亲学生说话会这么狠心,张有功半句安慰也说不出,只憋了一句“节哀”出来。

”我已为老师守孝三年,节哀了。张大人,我们来谈谈御史台的事儿吧。” 宋景行急功近利目的比张有功还明显,他这么急反倒让张有功谨慎起来,还是那个问题,宋景行为什么这时回来?

当年梅常侍受了冤狱,宋景行身为新上任的吏部侍郎三次请旨重审,三次被拒,后来是当朝甚安王一同请旨摄政王才批了条子,准许大理寺,吏部,刑部,三堂会审。

大理寺和刑部都是摄政王和阉党爪牙,重审结果可想而知,宋景行一再请审,三堂共审就有五次,更不用说他自己求证的次数了。

一开始大理寺和刑部还像模像样配合着,看宋景行处处撞壁,后来也腻了,暗地里把宋景行手上不多的人证物证清理干净然后就要求结案。

最荒唐的是结案还是皇帝点头同意的,几个月前仍对梅常侍言听计从愿做一代明君的皇帝陛下,朱笔批了梅常侍发配垓下的奏折。宋景行跪在汉青宫外为老师喊冤喊了一晚上,还是小王爷盛泊兴把人硬拖回去的。

第二天宋景行上朝,摄政王特意让他亲口宣读了他老师的判决,发配垓下比死还苦,就凭梅常侍那受了刑的老胳膊老腿活不了多久。

宋景行惨白着脸读了,读完跪下又要请旨,摄政王笑着说都要被这师生情谊感动了,问他请什么旨。

宋景行说“臣幼失估持,幸得老师教养,受诗书,学礼仪。羔羊跪乳,幼鸟反哺,如今老师身受发配,臣愿舍衣弃冠跟随老师。臣自知德不配位,行不合礼,自请离任,发配垓下。”

……

朝廷之上摄政王大手一挥说 “找死还成双成对儿的,本王代皇兄准了。”

准了就准了,宋景行当场摘发冠,脱官服,穿着一身白衣到汉青宫外扶着他老师跟着发配的军队走了。

他要踏出殿外时皇帝叫了一声“宋卿”,宋景行说 “草民卑贱不敢冲撞皇威。”

就是这样一个本该心如死灰的人如今回到大禹,他要干什么?宋景行是自请发配垓下,不是戴罪之身,可以随时离开垓下。他老师身死之后就算戴孝三年,那他半年前就可以回来了,是什么让宋景行在垓下又留了半年?又是什么让宋景行一回来就顶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如今又要复辟临时御史台,他要救国?他心里没有半分恨吗?

“我知道,我本不该在此,我如今回来,不说大人您了,谁都要问我回来干什么?张大人。” 宋景行起身,他有满身正气,有君子之行,有梅师之名,他好像和当年初入鄢都年少禀直时并无半分区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老师教我的,如今我愿承师衣钵,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

张有功当场涕泗横流感动极了,”当有后辈!当有后辈!当年你老师已经身兼数职却还是接下国子监祭酒,就是为了当有后辈啊!…… 哎!——当年若不是阉党与摄政王,你老师分明已经挣出了清清明明的一片天。“

张有功解散临时御史台是一气之下,解散完没几天就有悔意,想重新救国。奈何花云月和他有嫌隙,张有功一称病花云月就准他养老,卸他官职,让他赋闲。

张有功有理无处说,要憋不住想去找花云月复职时听说了宋景行拦圣驾的英雄事迹,以为宋景行是和他老师一同回来的,想着大禹有救就在家乖乖等着,等人找上门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